8月21日上午,在錢江晚報等主辦的人文大講壇,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83歲的玉界泰斗楊伯達在浙江圖書館二樓報告廳,為杭州聽眾講述中國古玉的發展與辨偽。
雖然是在博物院工作,但行業內有規矩:考古人員和博物館人員不能玩收藏。所以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楊伯達,渾身上下沒有一塊玉器,家里也沒有收藏。但與聽眾聊起玉石,楊伯達一下子來了興趣:“那是54年前,故宮博物院曾交給我一項任務,和另外兩人一起給故宮珍藏的清朝古玉做分級?!?/P>
楊伯達清晰記得,也是個大夏天,幾個人鑒賞了幾萬件玉器?!罢媸谴箝_眼界!”見得多了,再看到玉,立馬就能知道東西的真假好壞。“其實,鑒別古玉的方法也可以用到現代玉器的鑒別上,因為就是那些作假的方法,觀古可以知今?!?/P>
聽說玉界泰斗楊伯達要來,浙江周邊的很多人,大老遠地捧著玉來讓他鑒賞,但楊伯達還是回絕了?!坝泻芏嗳速I玉,想轉手賺大錢,但我希望大家能看到玉后面蘊涵的中國傳統文化?!睏畈_直言,中國人為什么愛玉,因為溫潤光澤的玉石是有文化底蘊的,中國文化的第一塊奠基石就是玉文化,“玉靈魂、金文化”是中國文明的祖先。
喜歡玉,研究玉的楊伯達,與杭州有著不解之緣,每次來他都免不了要去良渚走走看看,這次當然也不例外。在良渚博物院,他摸著玉琮又提出了自己特殊的看法:玉琮的形狀是內圓外方,大家的解釋說是因為天圓地方,但我研究了中國最早的巫教,覺得玉琮是教主的事器,玉琮的形狀和圖徽蘊涵著很深的文化。
楊伯達的新觀點,不時贏得現場觀眾的掌聲?!把芯亢昧间疚幕梢粤私庵袊糯拿鞯脑S多細節。玉文化的意義還沒有完全被開發出來?!睏畈_如是說。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假戈壁料和田玉鑒別
下一篇:和田玉籽料價格30年漲了近1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