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注】“玉友說玉”系列文章,來自于網絡上玉友對和田玉的觀點和看法,供大家分享和借鑒。文章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和田玉網觀點。如果你有獨到的觀點和看法,歡迎給我們投稿。
先來說說什么是糖玉,關于糖玉的形成原因說法不一,有說原生的也有說次生作用形成的,總之它是受某種物質侵染而形成的呈紅褐色的軟玉,因其顏色似紅糖,所以被形象的成為糖玉。
糖玉內部主體部分為白玉或青玉,因受侵染的程度不同,含糖量的多少也不同,糖色的厚度在幾厘米到幾十厘米不等,常將白玉包圍起來,呈過渡關系。
A組:帶糖俄料
糖玉的產地大抵分為新疆葉城、新疆且末、新疆若羌、以及俄羅斯,當然不光山料存在帶糖的現象,子玉中也同樣有帶糖玉出現。
子玉的糖色與沁色有明顯區別,個人認為子玉的沁色是由皮向肉的一個侵染過程,而子玉的糖色形成于它的母礦——山料時期,帶糖的山料被沖入水里之后,因其帶糖部分的玉質較疏松,所以往往容易形成皮色,也就是說沁玉是先皮后沁,而糖玉是先糖后皮。
B組:帶糖且末料
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也希望有不同看法的玉友講出你的觀點大家一起探討。下面我們就從玉色、細度和脂度幾個方面來比較一下各個產地糖玉的特征:
以上只是經驗之談,要想真正掌握其區別,還要多看,多想,多總結,只有對玉性有了更多了解之后,才會掌握識別的技巧,所以玉目前還沒有太多的科學依據可言,更多的是靠主觀的感覺,但這主觀感覺卻往往來自于客觀實踐。本文貼出的各地糖玉的照片,以供參考:
C組:帶糖若羌料
D組:帶糖籽料
E組:帶糖葉城料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新疆寶協與天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