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專家學者昨在蘇研討玉文化———
玉器起源是什么時候?古玉如何辨偽斷代?蘇州玉雕在玉文化中有怎樣的歷史地位?陸子岡是一個怎樣傳奇的人物?作為第三屆蘇州玉石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在昨天的“陸子岡玉雕藝術與中國玉文化研討會”上,來自兩岸三地的專家學者對這些問題展開探討,拿出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與大家分享。
研討會上,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會長陳健透露,該協會于去年獲批“陸子岡”注冊商標,為保護與發揚這一知名品牌,明年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將面向社會征集陸子岡的存世作品進行展出。
劉國祥:沒有陸子岡,玉雕人就沒有地位
“曾有中國人在英國拿一件新西蘭的玉佩給一位人類學教授看。這位教授說:如果你不是中國人,我一定以為這是新西蘭的玉器?!眲橐隽讼呢鞠壬f過的一個故事,“看起來有點繞,其實也就是說,中國是玉器大國,中國人拿出的玉讓別人沒法不認為它就是中國產的,這說明了玉與中華文化的密切關系”。
“在世界范圍內,沒有哪一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這樣對玉情有獨鐘; 在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物質文化中,沒有哪一種物質能像玉一樣延續近萬年而未曾中斷。”劉國祥認為,玉能很好地代表中華民族的精神。他總結玉文化的特點如下:一、歷史悠久,8000年前已有跡可循;二、分布普遍,北至黑龍江,南至香港,都有玉器被挖掘出土;三、連綿延續,至今從未曾中斷;四、人文意義,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說:“玉是傳統價值觀念的綜合體現物。”五、兼容并包:契丹、女真人的生活方式與漢族很不一樣,但他們的春水玉、秋蟬玉有著與漢文化玉器一樣的審美體現。六、在中華文化中占據主體地位,史前時期玉石被用來制作成為禮器,成為至高無上的權力象征,用來祭祀禮儀天地的璧和琮則表現了古人的天地觀。
“其他地方可以不講玉文化,蘇州不能不講玉文化”,劉國祥說,古代玉文化的兩個中心,北方是紅山文化,南方是良渚文化,蘇州所在的環太湖區域便是良渚文化的發源地。
陸子岡作為蘇州“地產”的玉雕大師,“他最大的意義是開創了彰顯個人玉雕風格新紀元”, 劉國祥說,“紅山文化的玉龍誰雕的?不知道。書家畫家落款留名并不罕見,但玉器留名還是從陸子岡開始的。陸子岡是頭可斷,血可流,姓名落款不能丟。在他之后就形成了刻工在玉器上落款的風潮??梢哉f沒有陸子岡,玉雕人就沒有地位。”
殷志強:明清蘇幫玉雕引領全國風潮
“蘇州玉雕源遠流長,但如果說與現在有關,還是從明代開始。那時專諸巷的產業鏈可能比現在還要完整。從選料、開料,到雕刻、拋光、成形,全國頂級高手都在蘇州。同時,由于受到仇英、文征明等文人畫的影響,蘇幫玉雕將文人山水畫引入玉雕,從而引領了全國的風潮。”殷志強這樣概括蘇州玉雕。
他總結明清蘇州玉雕的特點:
一、材料的審美性?!耙欢ú荒芴珴M。需要的時候極盡工巧,不需要時則留白,不僅能表達作品意境,還能體現材料的美感?!倍⒃O計的獨特性。以前的玉雕總是以龍鳳為題材,明清蘇州玉雕開始向民俗題材轉變。三、工藝的精致性。《天工開物》已經說了:“良匠雖集京師,工巧則推吳郡?!币话愕挠竦褡髌罚瑐让婧捅趁娑疾粧伖?,而蘇州玉雕則是每面都拋光的,這是蘇州玉雕“精致”的一個細節。四、作品的完整性。從材料、設計、工藝,到形態、功能,蘇州玉雕都能自成體系。
就目前來看,京、滬、蘇、揚玉雕行業競爭激烈,蘇州玉雕也有比較長的路要走。對于蘇州來說,應該引領市場,而不是迎合市場。為此,殷志強為蘇州玉雕提了幾點建議:
一、作品創業。以精致作品占領制高點。二、工巧立業。因材施藝,恰到好處,要有意境。三、藝術興業。玉雕屬于工藝美術范疇,明清玉器將書法、繪畫、印章引入玉雕,使之成為藝術品,今天則要考慮怎樣在藝術上走得更遠。
鄧 聰:最古老玉器出現在4萬年前
“現在講玉文化,一般都追溯到8000年前的興窿洼文化。但從出土的器物看,比如說130墓的一對玉玦,它們的形制相當對稱,內外徑也一致,可見那時不是起源,而是已經成形甚至興盛起來了?!编嚶攲τ裎幕钠鹪刺岢霾灰粯拥囊娊狻?/p>
他介紹,俄羅斯杰列維揚克院士對阿爾泰地區Denisova洞穴進行挖掘,發現該洞穴前廳距今3至4萬年的層位內,有大量貝殼、牙齒、骨角及玉石制的人體飾物,這些飾物上已出現打磨鉆孔等工藝。其中一件為高嶺巖臘石墜飾,呈藍綠色,是東亞年代最古老綠色系列玉石。
“一般來說,玉器文化的成立條件有三個:一是象征意義的創造,二是加工技術的開發,三是原料特別是軟玉礦源的存在?!编嚶敱硎荆瑥腄enisova洞穴中的發現來看,玉文化的起源可上推至約4萬年前。
他認為,就整個東亞而言,玉革命分為兩期。第一期玉器初現是心智革命,發生于東北亞舊石器時代從中期轉變到晚期階段,約在距今四萬至三萬年間。地理上,包括東北亞的西伯利亞南部以至蒙古和我國新疆阿爾泰一帶。其中玉器原料,部分有可能采用了貝加爾湖一帶的軟玉礦。第二期是發生在新石器時代的初期,是為定居信仰的革命,也是我國真玉文化形成的階段,較大依重了遼東岫巖軟玉為原料。8000年前的興窿洼文化,已經是真玉文化的形成階段了。
除此之外,臺灣楊建芳師生古玉研究會會長陳啟賢以湖北鐘祥梁莊王墓出土的玉器為例,介紹了明代玉器工藝顯微研究,從工藝制作的角度闡述了古玉的辨偽斷代問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姜濤則以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西周玉器為例,講述了用玉的等級制度,為現在的仿古制作提供依據。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南北玉雕精品薈萃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