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峰(喜朝),中國國家博物館鑒定中心主任,研究館員。擅長書畫、玉器、古陶瓷的鑒定評估。曾任新疆文物商店總經理、新疆文物局局長、新疆文物鑒定咨詢委員會主任、新疆收藏家協會會長。
中華民族與玉結緣有上萬年的歷史。
中國古代玉器的高峰期與社會變革及經濟文化發展密切相關,除新石器時代外,都與和田玉的開發和輸入內地有關。當社會發展、文化昌盛,和田玉大量出現,就預示著高峰期的出現,即“盛世藏玉”。
我國歷史上的這六個高峰期——新石器時代、商代、春秋戰國、漢代、宋代、明中期到清中期,如果能成立的話,那么從21世紀開始我國應該進入了第七個高峰期,而且這個高峰期至少要延續50年至100年左右。
和田玉是中國玉的精英
當代著名古玉專家楊伯達先生說過:“通觀我國古代玉器,各地先民無不依其地質、地貌的不同條件,以各自的原始審美標準,就地采玉或就近取玉。隨著時代變遷,生產發展,采玉范圍越來越大,出現了從遠方取玉的勢
頭。在廣袤的大地上,先民終于找到了大家所公認的真玉——和田玉。從歷史角度來看,和田玉只是我國眾多玉材屮的一種,但是又是最為優質的真玉,堪稱中國玉的精英?!边@是對我國用玉歷史的總結,也是對和田玉的精辟評價。和田玉在夏、商、周三代已大量應用。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器表明,王室用玉主要是昆侖山的和田玉,從此開辟了中國玉器以和田玉為主要玉材的新時代。
這一結果是四千多年篩選的結果。距今八千年前,選擇了東北地區的透閃石玉制作玉器;距今五六千年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和仰韶文化選擇了多個地區的玉石制作玉器;在距今三千六百多年前的商殷時期,才選擇和田玉為主要玉材。這是古人綜合了多個因素所選擇的美玉,不僅是玉石美麗的外表顏色,而且在于其內在的優良質地,特別是對透閃石玉更加喜愛。和田玉是透閃石玉中的佼佼者,它的溫潤瑩澤、質地堅韌、資源豐富,超過了其他地區的透閃石玉或其他品種的玉石,為人們所偏愛,公認它是玉的精英,成為王室的瑰寶。在中國歷代史書中,從西漢《史記》到民國《清史稿》,對和田玉的產地、產出和使用情況等都有記載,這在世界各國歷史中或許也是非常罕見的。
和田玉的收藏
目前我國正在建設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的制玉事業,不論規模和工藝技術水平都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代,出現了一個新的制玉高峰時代。和田玉的開采和加工,以及市場規模也達到了新高峰,新一輪的和田玉收藏熱正在興起。目前,中國玉器收藏者僅次于書畫和瓷器,成為收藏界的第三大群體。
玉器收藏以和田玉及其玉器為主?,F代玉器也稱為新玉,這是相對于古玉器而言。玉器收藏以前是以古玉器為主,近年來現代玉器也受到人們的青睞。
和田玉玉器生產規模擴大,工藝成熟,突出的特點有:一是新疆玉雕事業得到空前的發展,已成為和田玉玉器的重要力量,在新疆經營和加工和田玉的店鋪和廠家有數千余家;二是以河南鎮平縣為主的和田玉玉器業興起,形成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力量;三是北京、揚州、上海等地繼續發揮優勢,成為和田玉玉器的精品基地,而且一批年輕的玉雕大師正在成長起來;四是蘇州、蚌埠、揭陽玉器集散地進一步發展和擴大,其規模超過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
和田玉是目前藝術品中的最佳藏品
原料稀有珍貴
和田玉原料主要包括山料和籽料,戈壁料與山流水。
山料產于海拔4500米至6000米的昆侖山之巔,每年開采期4個月左右。一般五月份運輸物資給養上山,九月大雪封山前必須全部下山。除去往返路程及準備時間,有效工作日只有短短的3個月左右。所有玉礦都在無人區的高山之巔,物資運輸主要是靠毛驢馱和民工用肩扛。從有公路的地方到礦點單程步行需要三至五天,無路可走,只有人為開辟的便道。一切大型沒備都無法使用,生活物資極度缺乏。高山氣候之惡劣,生活條件之艱苦,開采難度之大是可想而知之。每年所開采的山料能達到高品質白玉等級的僅占總產量的3%-5%左右。
和田玉籽料主要產于河流中,主要產在和田地區的玉龍喀什(維吾爾語意為白玉)河和喀拉喀什(維吾爾語意為墨玉、黑玉)河。顧名思義,玉龍喀什河以產白玉著名,喀拉喀什河以產墨玉、青玉、青白玉聞名。籽玉的采撈在每年的洪水期后,采玉者沿河床一字排開長逾百公里,有用機械挖掘的,也有用鎬釬、鐵鍬等原始方法挖掘的,采撈者如大海尋針般一尺一尺地在河床的卵石中挖掘、尋找。開采條件雖比開采山料優越,但產量甚微,很多采撈者辛苦數月,機械費用、圈地費用、人工雜費等全數賠進,血本無歸??梢姡粔K完美的上乘和田籽玉是何等的珍貴!
和田玉完美上乘者產量稀少。一件好的和田玉玉雕作品,其原料本身就很珍貴,這也是和田玉作為收藏品與眾不同的一大特點。
難假冒、易鑒定、難替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各類藝術品的仿制能力日新月異。而和田玉固有的特性是其他假冒品所不具備的,也是無法替代的。只要用心去觀察還是比較容易區別的。
和田玉的主要成分是透閃石,含有少量的陽起石,因產地的不同,陽起石的含量有微小差異。和田玉以潤取勝,它特有的溫潤、凝重的玉質,油潤柔和的光澤,潔白無瑕的肌理,是其他礦物不可產生的。
掌握和田玉的鑒別技能和知識并非難事,只要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多請教,不長時間就能掌握。且可借助儀器測定,根據檢測化驗出的數據(比重、硬度、光率)進行判定,所以相對于其他藝術品準確率會高得多,難度和風險也會小得多。
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
中國的玉文化博大精深,崇玉、愛玉、賞玉、藏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融入了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生活等各個領域。
自古以來,人們相信玉代表正氣、好運、德行、內涵和靈性,玉能護身、定驚、避兇、安家、驅邪,使人平安吉祥,萬事如意。人們佩帶玉、收藏玉、擺設玉,也凝聚了這些美好的希望和信念。
和田玉因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有了幾千年的歷史積淀,更顯其尊貴厚重而富有靈氣。
杰出的觀賞性
玉雕作品以豐富多彩的題材、吉祥美好的寓意、神奇絕妙的雕工、高貴典雅的氣質、溫潤晶瑩的材質、深厚的文化內涵而具有無與倫比的觀賞性,有品不盡的味道和感覺。
和田玉的硬度較高,在雕刻行業所使用的各種原料中屬于硬質原料。每件作品雕琢周期都很長,—些大型的玉器作品耗時三至五年方可完成,一件精美的擺件或器皿也需耗時三至五個月,這也是玉器制作周期不同于其品藝術品的一個特點。一個玉雕大師從成名到退休創作的作品是很有限的。
玉器加工琢磨須極度細心謹慎,稍有疏忽,玉碎器毀釀成大錯,嚴重的可使作品完全報廢。由于原材料價格的昂貴造成血本無歸的情況時有發生。一件好的玉雕作品是不允許粘結、拼湊的。眾多的收藏藝術品中,玉器所用的原材料價值之昂貴,成本之大是少有的,這也是玉器不同于其他一些藝術品的又一個特點。特別是一些大師的精品、神品、絕品之作,其藝術附加值是無法估量的,所以收藏和田玉的精品、神品更能達到保值升值之功效,今日大師之杰作就是明日世間之珍寶。
收藏和田玉時首先要把一般產品和作品區別開來。產品是指一般可大批生產、重復制作而藝術附加值含量極少的玉器,料差工劣,毫無觀賞性可言;藝術作品則傾注了玉雕藝人的智慧,具有藝術觀賞性,有文化內涵,料佳工精,不可復制?,F在在市場上還出現了一種電腦控制的機雕玉器,雖有極強的觀賞性,但沒有收藏價值。在行業內把玉器分為藏品級、把玩級、禮品級、商品級。
良好的保存性
玉器的化學穩定性極強,不會受外界的影響而發生質變。一件玉器可代代相傳不氧化、不霉變、不腐爛。
穩定的保值升值功效
歷朝歷代,玉器價格從未大起大落。民國時期,戰亂四起,玉器的價值照樣高于其他藝術品。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中,玉器價格搖扶直上增長近萬余倍。
隨著開采難度的增大,開采成本不斷增大,和田玉原料價格逐年攀升。20年前,白玉山料一千克80-120元,而今6萬-10萬元,最高達20萬元;籽料從一千克幾千至幾萬元,升至幾十萬至幾百萬元不等,頂級者每克十萬元,而且還在穩步上升。這樣的增長速度是其他藏品無可比擬的。從加工成本看,20年前的熟練玉雕技工的月工資80-100元,現在是5000-8000元,技藝高超的設計人員工資萬元以上。
從存量看,玉雕大師一生只能雕琢幾十件精品,獲大獎者少之又少,比起其他藝術品類藏品產量,微乎其微。生產成本逐年增加,再考慮到物價上漲,和田玉雕件售價年年增長是無可避免的,其增值性已被世人所公認。
和田玉的優劣鑒別
與所有玉石一樣,和田玉有優劣之分。鑒別和田玉優劣,實際是如何劃分和田玉等級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有關規定或專家意見中已經提出過,但是市場并沒有分級。
和田玉分籽料、山料、山流水料,是玉石界多年的經驗總結。在同一種品級玉中,籽料比山料質量優,價格較高。但籽料和山料也千差萬別,籽料也有質量差的,山料也有質量好的,不能一概而論。
和田玉多個品種中,以羊脂玉和甘黃玉最佳,其次是白玉和青白玉,再次是青玉、墨玉、碧玉。實際上,各種玉都有質量優良的,正如古人說的,羊脂玉、甘黃玉為絕品,青玉、碧玉、墨玉者有上品。
和田玉同一品種的質量有優劣之別,除硬度、韌性、密度等共性外,差異有質地、光澤、顏色、裂綹、雜質、塊度等:致密細膩,滋潤感強的質地為佳;強油脂光澤為最佳,蠟狀光澤較差;顏色純正、均勻、柔和為佳,閃泛其他顏色、色不均勻或色彩欠柔和者較差;以無裂綹為佳,次為稍有裂綹,裂綹較多則較差;以無雜質為佳,次為稍有雜質,雜質較多為差;塊度大、重量大者較稀少。
此外,還有色皮、糖度、形狀等因素。評價和田玉的質量,必須觀察實物,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用途和個人的喜好等。如以玉作為奇石,則要考慮其紋理、圖案、形態等,而不拘于雜質和裂綹。
和田玉的冒充與造假
和田玉是透閃石礦物的集合體,具有幾個顯著的特征:具有典型的溫潤均勻的油蠟亞光;半透明或不透明;摩氏硬度達到6-7度,不吃刀,用一般的金屬刀具刻劃不動;手摸有明顯的粘澀感。
市場上真正符合科學標準的玉是很少的,公認的就是新疆和田玉。因為和田玉的透閃石含量超過95%。而頂級的和田白玉的透閃石含量甚至達到99.5%以上。正因為和田玉美名在外,產量稀少,故市場價位很高。在市場上要找普通白玉如青海玉、俄羅斯玉較易,目前占據著市場主要地位。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俄羅斯玉的礦物成分、內部結構與和田玉大體相似,常被用來冒充和田玉,可用以下幾個方法識別:
檢測硬度:和田玉硬度為6-7,俄羅斯玉硬度為5.2-5.4,用硬度5.5-6的小鋼刀劃幾下,毫無痕跡者可能是和田玉。
滴水觀察:和田玉密度高,滴水后,水滴邊緣整齊而不擴散。
透光觀察:將玉朝向光明處,比如陽光或燈光處,顏色剔透、結構均勻者可能是和田玉。俄羅斯玉在透光的地方,用肉眼稍稍觀察,就能看到“毛顫狀”的結構。
手摸:和田玉拿在手中,摸一摸、搓一搓,有溫潤油滑之感;俄羅斯玉由于結構顆粒較粗,手感較輕。同時,俄羅斯玉韌性差,易起性,即雕刻時易出現“崩口”,所以要注意觀察玉器線條的崩裂情況。
俄羅斯白玉的質地相對新疆白玉而言,亦顯粗澀,“白”而不“潤”,有的會給人一種“死白”的感覺。若將新疆白玉與俄羅斯白玉放在一起比較,前者“潤”而白得細膩,后者“糙”而白得無神。而且俄羅斯白玉在雕刻時容易崩口。經常日曬雨淋,還容易起膈、開裂和變色。
俄羅斯籽玉外皮顏色較為單一,以白色、乳白色為基色,棕褐色、蛋黃色、糖色等典型色在一塊玉內,由外到內地呈現出來,從最外層的灰白色到第二層的深褐糖色再到第三層的淺褐糖色,一直過渡到純白色。
和田籽玉體如凝脂,油性極強,透閃石含量幾乎達到99%,云絮紋理短而致密,精光內蘊。質地溫潤、細膩,物理性能穩定。
俄羅斯籽玉質地細膩、溫潤,油蠟性好。小團塊云絮狀紋理致密均勻的,品質接近和田籽玉。由于透閃石含量的不穩定,雖然一般籽料的內層玉質細膩,色白,但容易泛紅、泛灰。
另外,將新疆籽玉切成片狀,輕輕敲擊之下,發出的空音如古人所言:“其聲清引,絕而復起,徐徐方盡?!倍砹_斯籽玉發出的聲音達不到這種效應,顯得沉悶。
總之,新疆和田籽玉、俄羅斯籽玉之間的差別,要多看實物,多比較其細微之處,用心體驗,積累經驗,一定能提高鑒別水平。
青海料冒充和田料
青海昆侖玉基本與和田玉相似。區別青海昆侖玉與新疆和田玉,很大程度取決于經驗。青海昆侖玉只有山料,主要為白玉。據錢振峰先生等研究,青海昆侖玉白玉與新疆和田玉白玉比較,相對來講主要區別包括:青海昆侖玉白玉山料大多塊度較大,面較整齊,片理化較少,并有白皮料、煙灰白料、黑白相間玉料等特殊品種;顏色呈灰白-蠟白色,另有少量黃灰色,稱為“米湯色”,有灰暗不正的感覺,另有翠綠色、煙灰色、黑色等特殊顏色;透明度明顯高于新疆和田玉白玉,有的呈半透明,油脂性差,料中多見“水線”、“水露”紋;質地稍粗,質感不夠細膩而略顯“嫩”,缺乏“凝脂”般的滋潤光澤,有白色“腦花”“狀石花”“棉絮狀綹裂”,以及黑褐色翳狀斑點、“石筋”、“石釘”等;硬度略低。
韓料冒充和田玉料
首先是看顏色,韓玉多為灰黃綠色調的白色和灰黃白色,用肉眼能夠看見細小的針狀白點。透明度較差,且用假皮充籽料,而和田玉則是潔白自然,溫潤柔和。其次是看質地,韓玉密度與質地略松,看上去玻璃光澤不強,好像有一種打上蠟的感覺,光澤也不柔和,而真正的和田玉里面有云霧狀結構的玉花,質地細膩,光澤溫潤,具有明顯的油脂感。最后是試一試硬度,韓玉硬度要比和田玉稍微低一點,比玻璃的硬度高一點,所以,在刻劃玻璃時要用點勁才能劃出痕跡,而和田玉輕輕在玻璃上劃一下就會有痕跡。
山料磨光冒充籽料
表面紋路不一樣。再好的籽料無論多么細膩,表面都會有無數細密的小孔,這是在自然狀態下形成的表面現象,而磨光籽表面出現的是磨痕和擦痕。用十倍的放大鏡就可以看出來。
戈壁料冒充籽料
戈壁料是由洪水搬運、沖擊到戈壁灘上的,由于它的生存環境和籽料不同,在質地也存在著差異。
人工皮冒充天然皮
和田籽料皮色以黃、紅者為多。作假者選用沒有皮的籽料或磨光的山料,用當地國產或進口的紅、黃顏料加酸在開水中煮、反復高溫加熱,使其充滿紅或黃色,再用清水洗刷,多余之色用細砂條磨掉,賣時再涂上水蠟,色與玉渾然一體。
偽造黑皮法,是用舊棉花將玉料包好,用柴火燒之,待棉花燒干后,再用水澆,等到玉的表面掛有黑皮時,黑皮就造成了。
偽造紅皮法,是將青核桃皮、杏干和玉料一起放入罐內,用微火煮,幾天后顏色沁入玉內,再抹去浮灰,上一層白石蠟即可。
以上這些都是傳統辦法?,F在還有用青核桃皮磨籽玉料,目的是上黑色;也有把籽玉放在抓飯鍋內蒸煮的,也有用山料精心磨成籽料的,也有用水泥攪拌機滾筒內放入山料進行機械研磨仔料的。
現代籽玉上色更先進,用激光染色法加色后的籽料皮色很理想,鮮艷美麗,但有漂浮感,不如老色厚重光亮。
自然皮顏色侵入玉內有層次感,皮和肉的感覺是一致的。自然皮色的表皮硬度高,不易脫退。人造假皮表皮硬度低,薄而易掉。
岫巖玉、石英巖玉、蛇紋巖玉、方解石玉、大理巖玉、巴基斯坦玉、阿富汗玉冒充和田玉
這些玉類無論是化學成分、物理結構、硬度韌性與和田玉都不是一類的,很好區別。
碎玉料磨碎經高壓成型,冒充天然玉器
這種玉器的化學成分與天然玉相同,但無論是在放大鏡下,還是用肉眼仔細觀察,都找不到其自然結構。
料器冒充天然玉器
這一類器物,以前由于加工水平較低,仔細觀察都可以找到氣泡,現在工藝水平提高了,無氣泡存在,但無自然石性,有玻璃光澤,走刀處有崩口現象,崩口處呈玻璃茬狀。
人造仿制品由于沒有和田玉的礦物成分和物理性質,在測試儀器下沒有光學反應,一經鑒定便知真偽。還有染色、沁色、增潤、增亮、作舊、防舊等等作偽方法,多看多比較,就能區別出來。
人造仿制品成本低廉。再高明的人造仿制品,也會留下痕跡,識別時與和田玉的特性比較即可:人造仿制品是均勻的純白色,有死板呆滯的感覺;沒有和田玉的滋澤溫潤,精光外露,缺乏晶靈感;天然的和田玉“無瑕”者極少,人造仿制品很難制作出天然的瑕疵,如是料石則常有氣泡,有貝殼狀斷口;手感輕飄;硬度不同,如塑料制作者硬度更低。
和田玉收藏的九大誤區
目前,和田玉的收藏越來越熱,愛好者越來越多,但在對和田玉的認識與收藏中出現了九大誤區。
羊脂玉成為和田玉的代名詞
羊脂玉只是對和田玉的白度、潤度的形容詞而已,而科學界定是要從白度、潤度、硬度、密度、純度五個方面來把握,才能甄別是不是和田玉。
籽料就是上等和田玉
有不少差的籽料毫無利用價值,而有不少好的山料也非常珍貴。
重質量不重雕工
“玉不琢不成器”,一個很差的雕工可能使一件玉器的價值大打折扣。
重玉皮不重肉質
玉皮是外部環境和因素對玉的侵蝕造成的。由于外部因素的不同,所形成的皮色也不同。而玉皮只有在經過巧琢之后才能夠顯現出它的價值。肉好、皮好、形好是優等原料,肉好、形好、皮不好也是上等原料,肉好、皮好、形不好應是中等原料,皮好、形好、肉不好是下等原料,肉、皮、形都不好則是劣等原料。
重古不重今
古玉由于歷史文化的積淀,彌足珍貴。能擁有一塊古玉乃是幸事。但是流傳下來的古玉畢竟是有限的,而且絕大多數都已被各類博物館和收藏家收藏,在市場上流通的絕大多數是仿古玉和偽古玉。收藏古玉風險性極大,收藏新玉則風險較小,而且和田玉玉料就是很珍貴的原材料。何況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老玉買不過新玉、新玉買不過原料的狀況。
羊脂白玉越白越好
所謂羊脂白玉是對和田玉極品的比喻,是和田玉中的寶石級材料,主要表現為溫潤堅密、瑩透純凈、潔白無瑕、如同凝脂。油脂的光澤是微微閃黃,其質地也是微微閃出淺灰的色調,純白而不油潤就不是羊脂玉了。如果以白為標準的話,那么俄料、青海料,還有很多大理石、石英石等都是羊脂玉了。而且羊脂玉一般只存在于新疆和田的籽料、山流水、于田縣的戚家坑山料。
羊脂白玉是現代稱呼,以前只稱羊脂玉。所以羊脂白玉越白越好的說法是對羊脂玉的一個誤解,對廣大收藏愛好者來說是一個誤導。
和田玉最好,俄料、青海料都不好
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在白玉家族中,和田玉是最好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俄料和青海料與和田料的化學成分是相同的,是同一個家族。俄料和青海料的頂級玉料不亞于和田料中的中等玉料,而且和田玉料中也有不少是毫無利用價值的廢料。
和田玉價位到頂了
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和田玉的市場價位是由市場決定的,而不是人為的因素確定的。無論是從歷史上講,還是從現在的供需關系、每年的物價上漲指數,以及從同類物質相比較來講,和田玉的價位還沒有到頂,只是上漲的幅度大小、速度快與慢的問題。有一種觀念認為和田玉正在恢復它所應有的價位,我認為也并不是沒有道理。
昆侖玉等于和田玉
昆侖玉是一個大概念,整個昆侖山山脈所產的玉料都可以叫昆侖玉,但現在市場上專指青海境內所產的玉料。而和田玉從理論上講可以認為是昆侖玉,因為國家已將所有昆侖山山脈產的透閃石類玉都定名為和田玉,但市場上的和田玉只限于新疆境內的透閃石類玉。而且新疆境內的透閃石類玉和俄料、青海料也確實有一定的區別。
現代和田玉玉器的日常保養
一是避免與硬物撞擊。玉石硬度雖然很高,但若受激烈的碰撞會產生裂隙,有些裂紋很隱蔽,當時不一定能看出,可是已經有了暗傷。而且有些工藝的細微之處撞擊后容易損傷。
二是玉佩等懸吊飾物要選擇合適的系繩,注意系繩是否牢固,及時檢查更換。
三是保持潔凈光鮮,盡可能避免灰塵,失去和田玉的光彩。若有灰塵,宜用軟毛刷蘸上清水仔細清潔;佩掛件要用清潔、柔軟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纖維質硬的布料。若有污垢或油漬等附于玉面,可用溫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沖凈,切忌使用化學除油污劑液。
四是盡量避免與香水、化學劑液、肥皂和人體汗液長期接觸。否則,會失去和田玉應有的光澤,變得渾濁。
五是避免佩戴飾品沐浴、游泳。不用的飾品擦拭干凈后存放于首飾盒內;每件飾品分開放置,避免碰撞和磨擦。
六是不能長期在烈日下暴曬,也不能長期在熾熱的燈光下烘烤。受熱過度,玉材原有的致密結構會變得粗糙,隱蔽的缺陷會暴露出來,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七是保存的濕度應當適中,太干燥的環境也會使水靈靈的和田玉失去水分滋潤而變得干燥。
八是忌與腥、臭、污穢物長期接觸,以免失去溫潤晶瑩的本色,變得暗淡無光。
九是經常佩戴并時時摩挲,天長日久會使玉石呈現特殊的油亮光澤。
應當切記的是,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外表溫潤可人,若長期受到侵蝕,也會失去應有的光澤。在古墓中出土的和田玉工藝品,往往沒有現代玉的光亮,就是長期處在污穢的環境下形成的。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揚州領銜玉器國標將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