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山子,一般認為它起于明朝,盛于清代,乃中國四大玉雕流派之一揚派的傳統技藝。
山子的題材多為山水人物,講究因材構思,順其色澤,使玉石的料質、顏色、造型渾然一體,再按“丈山尺樹、寸馬分人”的法則精心雕琢,使山水樹木、飛禽、樓臺、人物等形象構成遠、近景的交替變化,以取得材料、題材、工藝的完美統一。
可以說,一件好的山子作品就是一幅立體化了的中國畫。
白玉子料山子,玉質溫潤縝密,雕工精湛細膩,彌勒憨態可掬,大肚笑口常開。彌勒在佛教之中,代表的是未來佛,也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據說彌勒乃一尊福佛,他所在的那個時代,人心大善,無災無難。此作品景物布局合理,蒼松勁健,樓閣清雅,彌勒手持如意橫臥其中,線條勾勒流暢舒徐,衣紋舒展自然,整體造型大氣,局部處理完整而有藝術性。
作品整體采用高浮雕雕刻技法,層次分明,線條流暢,雕工細致。巧用糖色,雕刻出萬丈高山及參天大樹;白玉部分則精雕為流水小橋,風物精致,如詩如畫外,又將中國古代典故融匯其中,再現了《高山流水》中伯牙遇子期的場景。整件作品古意雋永,色調層次分明,是件難得的玉雕藝術品。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作品選用
和田玉白玉籽料,玉質細膩溫潤、皮色清麗自然。遠近透視手法的巧妙運用向我們展現了一副荷塘采蓮的立體場景。采蓮女羅裙翩翩,衣袂飛揚,于煙水渺茫的荷池之中蹁躚而過,風過處,荷葉翻卷,荷花搖曳,人于其中若隱若現,恰似荷花仙子步入瑤池,風姿出塵。
該作品表現的蘇東坡《赤壁賦》的情景。東坡與友同游赤壁,目視赤壁“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美景,心中油然而生的卻是“浩浩乎如憑虛御風,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感慨。此山子用料精良,雕工精致而層次分明,給人以清逸自在、超凡脫俗之感。
玉雕山子,正以其獨有的立體結構及濃厚的人文內涵,越來越多的受到收藏者的喜愛。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子料——和田玉中的貴族
下一篇:富貴吉祥金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