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馬年的尾巴上,國家級玉雕大師馬進貴的玉雕作品給新疆玉雕界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雕大師馬進貴的作品黃玉錯金斝(拼音:jiǎ,音同“甲”)(上圖)拍出了1240萬元的高價。
對于1240萬元的成交價,小編的感覺是在意料之外,又覺得在情理之中,“馬爺的東西,藝術水平不用多說”。小編了解到,基于對“斝”這一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馬爺做了另外一件斝,但不賣了!
德藝雙馨
他被稱為“大地的舍利”和田玉的傳承者之一,從事玉雕工作50余年如一日,沉醉于玉文化的傳播、發展;作為中國傳統工藝和田玉金銀錯技藝的挖掘人,他將中國古代春秋之后就已失傳的金銀錯技藝發掘出來,重現于世人面前。他就是馬進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被稱為當代玉雕金銀錯技藝第一人,在中國的玉石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圈內人更尊其稱“馬爺”。
金銀錯技藝是中國古典工藝的奇葩,它的主要表現手法是在玉石表面上繪出精美圖案,依圖案之形鏨出槽溝,將純金或純銀拉成細絲或壓成薄片嵌入圖案中,而后打磨平整,拋光磨亮,使所表現的圖案形成強烈的色澤差別和耀眼的金屬光澤,顯得更為突出,更雍容華貴、絢麗多彩。
由于歷史悠久,工藝復雜,該玉雕技藝在春秋以后一度失傳,在馬進貴大師的精心研究下,最終讓這一玉雕絕世技藝再現于世人面前。1970年他被派往北京玉器廠深造,師從柳朝國大師、蔣通老藝人,深得兩位大師真傳。在見到潘秉衡老藝人的壓金絲玉器作品后,他對玉器壓金絲工藝產生了濃厚興趣,經過多年刻苦鉆研、反復試驗,于70年代制作出第一件“墨玉壓銀絲鶚”作品,受到同業高度贊譽。
近年來創作主題以金銀錯嵌寶石工藝為代表,器皿造型以中國傳統造型為主,結合伊斯蘭文化之特色,形成了與眾不同的鮮明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所創作的薄胎器皿作品,更是集高難度技藝于一體的精品之作。在薄胎之上又嵌入金絲、金片、寶石,使作品的加工難度達到無可附加的地步。他的作品在中國玉雕界堪稱一絕,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
2012年6月“金銀錯技藝(玉器金銀錯)”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馬爺被評為該項技藝的傳承人。
老驥伏櫪
“一個人一輩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錯了,最怕的就是今天干點這個,明天干點那個,沒個定性。我這51年來,就干了一件事——玉石設計、雕刻、制作,現在才有這么一點點成就?!瘪R進貴提起伴隨他近半個世紀的玉雕藝術,無比感嘆。
馬進貴50余年的玉雕藝術生涯,品味了太多的甘苦。1964年至1979年,他在新疆玉雕廠工作,工作兩年后,廠里挑出六名精兵強將前往上海參加玉雕培訓,肯于鉆研的馬進貴幸運地成為學員之一。在上海師傅的精心指導下,他打下了堅實的玉雕基礎,后來,他又到了北京玉器廠深造,從學習海派玉雕藝術,轉學京派玉雕藝術。馬進貴如饑似渴地吮吸著玉雕知識的養分,那一段時間,他得到了名滿紫禁城的玉雕大師蔣通、柳朝國的真傳,馬進貴的玉雕技藝突飛猛進。
“凡事貴在堅持,玉雕行業是個追求完美的過程,是個不斷否定自己、不斷進步的過程,想一想也挺痛苦,你別看現在我為了一件作品苦思冥想,似乎正在將其完美化。也許過兩年我回頭一看,又會找出很多的不足,認為還可以做得更好?!瘪R進貴說。
兼收并蓄是馬進貴最可貴之處。之前他的作品更多的是海派和京派玉雕的結合體,如今他把寶玉石的雕刻工藝糅合了更多新疆元素,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作品與內地一些大家的作品相比,風格迥異,觀后令人回味悠長。
已經功成名就的馬進貴并不滿足,他說,人這一生,總得樹立個目標,他的目標就是能在某一年,把國內全部五項玉雕金獎囊括。
馬進貴,男,回族,生于1947年10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雕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