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這些年的大起大落(其實只有起),文玩,已經從一個小眾的圈子,變成了一股全民的風潮。而就在這個風潮的背后,隱藏了多少的故事。
文玩的文化
文玩,顧名思義,是一種有內涵的玩。從最貼近生活的喝茶,到高大上的和田玉,每一種文玩的背后,都有著它獨特的知識。玩文玩,如果你不明白這些,就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文玩人。當你問一個文玩人,什么是有機物合成的時候,他可能真的不知道,但是當你問他籽料的特點的時候,他可能會滔滔不絕。每一個文玩人,對自己的物件說起來都是頭頭是道。
如今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各種“文玩”,男女老少手戴著珠串也習以為常。全民皆愛文玩的時代,文玩物件流行也會各領風騷,但你是不是覺得自己越玩越貴?以前喜歡的現在慢慢看不上眼,現在喜歡的,又覺得有點太貴?那么到最后,玩哪個才是最正確的?
玩菩提玩核桃玩葫蘆
現在的大街上隨處可見各種盤玩星月的“文玩迷”。菩提子的種類有很多,受玩家追捧的主要有菩提根、星月菩提、金剛菩提、鳳眼菩提、蓮花菩提、五線菩提這幾種。
從商業角度來說,這些菩提是許多種植物的果實或種子。任何植物的堅硬小型球形器官都可以作為菩提子來把玩。所以菩提的種類多,也便宜,幾十、幾百、幾千都可以玩。
玩了菩提,還要玩玩核桃,不僅寓意吉祥,而且玩賞過程中能夠健腦、修性,有點胸懷天下的境界。如今有不少文玩迷都是從核桃開始了第一步,北京臺天天宣傳做核桃的節目,很多人相應號召搓一搓?,F在核桃很熱,電視上講的人們更容易相信,于是越來越多人掏錢買核桃就成了風尚了。
但是文玩核桃的價格狂歡,甚至”賭核桃“流行,也造就了市場繁榮泡沫。
菩提、核桃都是是男人開始玩東西的入門級,它的價值就是本來樹上結的掉地上果實、種子,但就是能讓人覺得有價值,要的就是這個勁兒。
玩橄欖核,基本上跟是跟玩核桃一撥兒的,表兄弟,橄欖核也漲價,都說是大師,以至于大師到處都是……橄欖核雕的比玉都貴,而且這東西太愛裂,可是容易上手,上手就見效,所以都是入門級的好玩藝。
再玩,八成就玩葫蘆,玩素的,玩烙畫的,玩花模的,玩軋花的,這就奔著貴的走了,葫蘆好,還得高配,紫檀黃花梨可能就不行了,得是牙的,玳瑁蒙心兒就得冰糖紫最起碼的了。
葫蘆玩得差不多了該玩匏器了,玩葫蘆這一般都伴隨著玩蟲,蟈蟈,黑蟲白蟲,蟈蟈這東西,好的也上千,而且只能活3、4個月。玩種子匏器,玩蟲玩葫蘆,沒有幾萬塊錢的學費是沒法玩的。
竹木牙角
喜歡文玩的人都是越玩越想玩好的。玩完上面幾個就該換換東西了,玩什么?玩木頭!
竹木牙角都是連著的,所謂文玩雜項,玩到這個層次,就不用看核桃什么的了,這就到了收藏的入門級。有一部分人玩木器,有一部分人開始玩家具,囤點板子,置辦點紅木家具,這里面要學的知識也是一片森林,什么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金星點點如汗毛 牛毛飄浮順延等等?,F在紫檀料好,長的慢有文化含義,有進一步升值的價值。其他的比如老紅木、酸枝什么的也炒得挺貴,畢竟是可再生資源,樹有的是都壓著呢。至于象牙,違法的東西各位就別玩了。
玩木器雜項玩得差不多了,就開始玩礦物質。理由是不可再生啊,這里面有玩紅寶蘭寶祖母綠的,有玩蜜蠟琥珀的,有玩各種奇石的。要是玩翡翠,看坑看種看水看色,這多少錢就不說了。從礦物質到玩玉器,這就進入一個收藏的大項了。
玩玉
文玩到了最后階段就不單純是玩,就開始注重文化了,上面的東西都玩的差不多的時候,很多人就要開始玩玉了,玉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應該說以上的東西玩的性質更大,而玉石藏的內容更多一些。當然這里的玉不是廣義上的和田玉,而是和田玉籽料。
和田玉本身就是歷史的載體,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你不僅收藏的是一件玉,同時你也收藏了一個故事或者一段經歷,更是一種文化。
玉器收藏是一項知識密集型的文化活動,只有踏實學習,虛心求教,鍥而不舍,才能不斷提高鑒藏水平,才能藏有所得。一個成功的玩家,必定是一個善于學習、知識豐富的人,所謂“文眼識古董,收藏品自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玩玉就是這樣,有時感覺你懂了,有時又會感覺你什么都不懂,當你學會了新的專業知識就會把你之前的理論系統全部推翻,這是一條必經之路,不可逾越,需用心體會。
人玩物就有個心態:那就是總要追求好的,追求更好的。這樣也是沒錯的,但是慢慢大家都會體會到成長的路程是從材質玩個價值感,到玩工藝玩出文化感悟。從材料價格的追求慢慢上升到藝術價值的追求。
和田玉從古至今一直備受社會青睞,更是上層社會獨特的社交橋梁,成為品德、身份和精神境界的象征??梢哉f,和田玉作為歷史的縮影,與宗教、文化、審美和藝術緊密相連,成了中國最長盛不衰的文化追求。
有人說,千萬別玩玉,因為玩了之后,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迷上了各樣的和田籽料,百買不厭,你會開始琢磨中國的玉文化,你會寵玉有加,而忘掉其它了~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宋元玉魚流行:靈氣生動寓意吉祥
下一篇:和田玉商城玉器信息發布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