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乃至更早時期,人們將玉器視為與天地神靈之間溝通往來的信物,并以此給予玉至高無上的地位;春秋之際,玉又被“哲學化”和“人格化”,開始擁有豐富的哲學內涵和道德內涵,至此,玉開始成為君子的化身、道德的象征。
然而無論何時,玉器都表達著古代人民趨吉避兇與祈愿幸福的傳統心態。我們甚至可以說,“吉祥”二字,就是中國7000年玉文化的精髓所在。我國玉石行內“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之語也因之而來。
那么,古代的玉工是如何把這些寓意在玉雕中表達出來呢?
“吉祥”二字,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吉利和祥瑞。唐·成玄英對吉祥二字的解釋是:“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征?!?/p>
對此,聰明的玉雕藝人大多通過諧音、隱喻、借喻、比擬、象征等手法來巧妙地進行表達,并以此創造了許多吉祥圖案。如雕刻鵪鶉、菊花、楓樹圖案寓意“安居樂業”,因“鵪”與“安”諧音,“菊”與“居”諧音,楓樹在秋季落葉一片火紅,是賞秋佳景,“落葉”與“樂業”諧音。又如雕刻小童騎牛放風箏,風箏高入云端的圖案寓意“青云得路”,隱喻仕途得意,步步高升。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此作品精選白玉子料雕琢而成,玉質細膩柔潤,光潔無瑕。作者妙用子皮,巧雕一大二小三條鰱魚,魚身花紋古樸自然,別具趣味。整器浪花翻騰涌起,倏忽滾落如珠,魚兒奮力上溯,帶子上朝,暗寓世世富貴,代代為官。
到了明清時代,那時的官僚文人,大多喜愛在腰間佩掛玉牌,這些玉牌的題材多為山水風景、人物故事,乃至高人隱士、詩詞軼事等等,在吉祥如意之余,又借此比德與玉、陶冶自身的情操。
初唐虞世南詩《蟬》中,有“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之句,言外之意是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揚。作品雕工精良,玉質縝密細潤,牌型工整大氣、畫面動靜相生,背面簡琢一縷云霧,留白處倍顯玉質之清美無瑕。
此外,還有一種玉牌以中國畫的留白手法為借鑒,來表達吉祥寓意。這種玉牌多用光潤無瑕的美玉制作,上部或琢一些寓意吉祥的牌頭,下面卻光素無紋,一刀未動。這種玉牌被稱為“無字”玉牌,其吉祥寓意是一身清白(玉質)、平安無事(無字)。這種“無字”玉牌頗受文人雅士青睞,一度風行。
此件玉牌牌型橢圓,牌頭鏤雕如意,牌邊淺淺勒紋,可算是典型形制。整器玉質細膩、油潤,無綹裂,形制工整、樸拙,大小堪可一握,手感上佳。
最后,我們來看看以珍禽異獸為題材的玉雕作品。動物玉雕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千年已降,仍風行于世。其中尤以生肖、龍鳳、麒麟、貔貅等最為流行。
作品采用優質碧玉雕琢,料質油潤細膩、色正潔凈。貔貅雕工細致、體形飽滿強健,雙目圓睜,神情祥和,雙掌持球而臥,悠然自得。貔貅能吞萬物而不泄,是為招財進寶,辟邪祛惡的神獸。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玉器藏品:一套霸氣的玉組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