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美者。因為美,石才成為了玉。也由此一躍而為古人眼中聚天地之精華、集山川之靈氣的珍寶。
中國的玉,包容萬千,廣義而言,和田玉、岫巖玉、緬玉、南陽玉、水晶、瑪瑙等等,都可歸屬于玉的范疇。然而在懂行的國人眼中,只有和田玉能被稱為真玉。外國人口中所謂的中國玉,指的也是和田玉。
最早在新石器時期,昆侖先民就開發了和田玉,并將它作為東西方文化貿易交流的媒介,由此形成了中國最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玉石之路”。而玉石之路也正是后來“絲綢之路”的前身。
可以說,在中國7000年的玉文化中,和田玉一直占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
也許有人會問,中國人為什么這么喜歡和田玉呢?
和田玉無疑是一種東方化的寶石,可以說,千年以降、炎黃子孫的文化血脈中始終活躍著一種“玉文化細胞”,它是“維天之命,玉為祥瑞”,也是“謙謙君子,溫其如玉”,某種程度上說,和田玉就是東方文化的一個縮影。
在古代,人們將玉視為與天地溝通的、媒介、神物,他們“以玉事神,從玉霝聲”,進而“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古代的玉,是“國之重器”,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這樣的觀點對于歷史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中國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一塊玉,只怕要數“和氏璧”。從卞和斷足獻玉到價值連城再到完璧歸趙,最終,和氏璧落在了秦始皇手中,變成了一枚鐫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八字璽。
有關和氏璧的故事,似乎已經結束了,但事實上,它的影響并未就此結束。它最終成了一件昭示人心、代表天命的無價之寶。后世的帝皇將其視作“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得之,則“受命于天”,失之則“氣數已盡”。一塊鐫字的美玉,因其經歷,卻承載起了‘受命于天’的重任,甚至代表著天地神明。
玉在古代中國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有人說,有別于西方世界直述其意的表達方式,古老的中國在言情抒志時更熱衷于“借物寓意”,即借助某一件物體來隱喻某事、某意。正因如此,古人才會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說法,才會認為“黃金有價,玉無價”。
究其本質,黃金只是一種硬通貨,而玉,則可能是一種道德、一段過往、一縷情愫、一片寄托。
追根究底,收藏,收的是物件,最終藏的卻還是文化。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對于貔貅,你知道多少?
下一篇:和田玉八大冷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