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無論是文學典籍或工藝作品乃至首飾題材中都少不了彌勒開懷大笑、憨態可掬的形象和身影,很多人更將彌勒視為自己的守護神。
但,你真的了解彌勒佛嗎?
今天,小編就帶你系統的了解一下彌勒的來歷及其傳入中國后的本土化歷程。
彌勒,嚴格來說,只是一尊菩薩。彌勒梵文為maitreya,譯為慈氏,住在兜率天內院,佛教典籍中說,彌勒日后會下生此界,成為釋迦牟尼佛的法統繼承人。華人因此尊稱他為彌勒尊佛,俗稱彌勒佛。
他是佛教中縱三世佛之“未來佛”(現世佛為釋迦牟尼,前世佛為燃燈古佛),也是婆娑世界的未來名正言順的教主,無論是漢傳佛教或藏傳佛教,對彌勒都有著深厚的信仰。
佛教傳入中國后,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更被國人親切的呼作:大肚彌勒佛。
▼ 白玉籽料-彌勒佛山子
白玉子料山子,玉質溫潤縝密,雕工精湛細膩,彌勒憨態可掬,坦腹露乳,笑顏可掬,整器布局合理,層次分明,線條干凈流暢。
一般認為,大肚彌勒形象源于明布袋和尚契此。世傳契此笑口常開,蹙額大腹,經常佯狂瘋顛,出語不定,日常手持禪杖,肩荷布袋,性情逍遙放曠,常就地而臥,隨遇而安。
又說契此一生奇事不勝枚舉,將入滅前,曾口吐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因此被視為彌勒之應化身。
那么,“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彌勒佛對于國人而言又到底有著怎樣的寓意呢?
1、寬容慈悲:上文所說“容天下難容之事”,即表達出彌勒佛寬容和慈悲,以慈悲之心對待深處苦難之中普通民眾,以寬容之心對待那些犯過錯的人。所謂慈悲,慈即是給眾生以快樂,悲則是為眾生解除痛苦。
▼ 糖白玉掛件-如意有福
作品玉質油潤致密,糖色艷麗,彌勒面相喜興,開懷而笑,左執如意,表意吉祥;右雕蝙蝠,寓意有福。作品造型圓潤小巧,神態逼真,線條流暢,堪為精品。
2、忍辱負重:彌勒作為將來的佛祖,對世間諸事,人生百態早已了然于胸,卻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以感化世人。怒罵嬉笑、毀譽褒貶不重要,能忍辱負重,才能成就大任。
▼ 和田玉-彌勒手鏈
手鏈鏈珠約呈扁橢圓形,雕琢彌勒大耳垂肩,雙手微拱,嘻嘻而笑,神態自然而雕工嫻熟。五色和田,多彩手鏈,整器色彩搭配協調,佩戴美觀大方。
3、豁達樂觀:彌勒佛笑口常開、豁達灑脫,不拘一格,瀟灑自在,諸事皆付笑談之中,與世無爭而淡泊名利,以樂觀之心行走人間,諸事不必介懷,是以: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 (翠青)白玉掛件-彌勒佛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彌勒嘻嘻,觀甘露瑩透,笑塵世浮華。作品造型別致,一葉菩提一彌勒,平淡中自顯禪心佛韻。
大肚彌勒慈顏善目,笑口常開,所以又被稱作笑佛。其形象往往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顯莊嚴于詼諧,現慈悲于揶喻,代表了中華民族寬容、和善、智慧、幽默、快樂的精神,也蘊含著人們對于美好未來的期待。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2016中華玉雕精品展在京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