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有一段記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边@就是佛經中拈花一笑典故的來歷。
后世有人窮究根底,認為佛祖所傳的其實是一種至為詳和、寧靜、安閑、美妙的心境,這種心境純凈無染、淡然豁達、無欲無貪、無拘無束、坦然自得、不著形跡、超脫一切、不可動搖、與世長存,是“無相”、“涅盤”的最高的境界,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迦葉所以微笑,正是因為他領悟到了這種境界,所以最終得了佛祖衣缽。
這種境界,就是“禪”。
惟有心靜的人才能品出禪意;品出了禪意才能置身于禪境,徘徊于禪境方能看透一切紅塵。禪,也因此成為了奔走于繁忙現世中的人們的追求。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天堂,彌勒嘻嘻,觀甘露瑩透,笑塵世浮華。作品造型為一瓣菩提葉,雕工細巧,于平淡中顯禪心佛韻。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留得殘荷聽雨聲。秋至花殘,一莖獨立,枯蓬殘荷,卻仍一枝獨秀,別具風情。整器墨色沉凝,禪韻悠然。
徐志摩翻譯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詩,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恒。
智利的聶魯達則說:一粒沙里藏著一個世界,一滴水里擁有一片海洋,所有的樹葉并沒有不同,整個大地是一朵花。
精琢三片落葉,應風飄落枝頭,姿態舒徐自然。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葉雖只三片,而秋之風采,已畢露無遺。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新疆玉雕7日起爭奪“國石杯”
下一篇:人共菊花醉重陽——玉雕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