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就崇尚玉文化。到了唐宋時期,受當時社會文化的影響,玉器有了新的特點和變化。唐宋兩朝是中國封建社會非常繁榮的時期,特別 是在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唐宋更多滿足世俗文化需求
宋代 白玉臥犬 觀復博物館藏
商周和戰漢時期的玉文化,是從禮玉到德玉的過程。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社會動蕩以后,到了隋唐時期,社會逐漸趨于穩定,玉器發展達到了另一次高峰,逐漸向民間擴散。由此,玉器從為禮制服務轉而逐漸在民間流行。
唐宋時期的玉器,不再迎合禮制文化的要求,而更多地滿足世俗文化的需求,出現了很多把件,具有玩賞的功能。唐代文化風格熱情奔放,宋代則細膩婉約,但都賦予了玉器文化新的變化和特點。當時玉器的做工也更加講究,社會用途也更加廣泛,更具備了玩賞性、實用性和裝飾性。
這 是一個玉犬,犬在六畜豬、牛、羊、馬、雞、犬當中位列最后一席,在古代農業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犬在歷朝歷代都有形象塑造,這只玉犬是宋代的,姿態很祥 和,它匍匐在地,雙爪上舉,意在對人討好,是一種賣萌的姿態。宋代是一個生活質量非常高的時代。玉犬表明了當時人們 企盼和平、祥和生活的愿望。
從玉器可以看出唐宋人極浪漫
宋代 透雕對舞飛天玉佩 觀復博物館藏
敦煌莫高窟第172窟 盛唐飛天
唐宋以后,玉器逐漸深入民間,因為在漢以前這類玉器幾乎看不見,即使有動物形象,也與這種玉器截然不同,常有禮制的印記,這種手把件更多地寄托了一種民間的情感。
這是一個飛天玉佩。中國人對飛天的形象都非常熟悉,敦煌近500個洞窟里,大約有4500個飛天,她們在天空飛舞。飛天一般畫兩個,分別為歌神和舞神,佛教認為天有33層,能飛上去的全是神仙。中國人在唐朝極具浪漫情調,這一點從飛天上就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塊非常精美的玉佩,盡管飛天的體態已經變得比較豐腴,但她們依然在飛,傳達著美好的情感。
觀復學堂
1、玉帶板在唐代至少是哪個品級的官員才能夠佩戴的?
馬未都評:唐代有種比較新型的玉器,叫玉帶板。唐、宋、元、明四個朝代中,官階是用帶板來體現的。在唐代,玉帶板有著非常嚴格的等級規定,三品以上才可以佩 戴。帶板也叫帶銙,據《新唐書·輿服志》記載:“其后以紫為三品之服,金玉帶,銙十三。緋為四品之服,金帶,銙十一?!比饭賳T佩戴十三塊帶板,官階往 上,帶板的數量依次減少。四品、五品官都是金帶,六品七品是銀帶,再向下,就是銅、鐵等其他材料的帶板了。
另外,唐代的車馬使用也是有等級制度的?,F今也是如此,政府規定,不同等級的官員坐不同排量的車,并限制最高排量,與古代的輿服制度相 似。
唐代規定三品以上可以帶金和玉的腰帶(帶銙),這有實物可證。
唐代 古玉彈琵琶 胡人帶銙(圖一)
唐代 深斑玉帶 (圖二)
唐代 獅紋白玉帶板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圖三)
唐代 玉臂環(圖四)
圖 一是唐代琵琶胡人的帶銙,玉帶板上雕刻的通常是一組樂傭。圖二是唐代最高級的帶銙,鉈尾和前面的帶扣不算的話,整整十三塊,它出土于陜西西安何家村。圖三 是一件花玉的帶飾,去掉兩邊的兩塊玉后,同樣是出土塊玉帶板,也是最高級的。圖四是何家村出土的臂環, 由此可見當時生活的富足,其中的連接部分都是純金的,唐代的婦女對上臂的裝飾非常講究。
我們從唐宋時期的文學作品中,也是可以發現玉器已經深入民間。比如劉禹錫的《春詞》:“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玉搔頭指的是玉簪。詩文描述了一個動態的畫面, 可以想象有一個女子,剛化完妝走在花園中,閑來無事數花朵,這時候有一只蜻蜓落在“玉搔頭”上,全詩描繪出一種宮女或妃子的幽怨之情。這首詩也無意中透露了一個信息:此時玉器已經變成了非常普及的首飾。
文物是證物,雖然一件文物未必能反映整個時代,但是一堆文物就可以反映時代的基本特征了。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