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玉的人大多都喜歡白,而且不少人都希望見識一下羊脂白玉。那么對于白玉,白度的判定、以及如何看待“白”,就成為了玩家需要思考的問題。
咱們先來說說白度的劃分。在對于和田玉的白度經常會有一級白、一級半、二級白等這樣的稱謂,但幾級幾級的說,有時是也是為了網上描述時圖個方便,很多時候對于白度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般來說這種評級方法是:一級白:一眼的白,不帶一點點的灰或是青。一級半:一眼是白,但是顏色偏暗。二級白:青白或是灰白,往白里面去,而非往青灰里面去, 二級白就是有些泛青或泛灰,但仍屬于白玉的范疇。
不過關于一級白、二級白的說法并不是一個絕對的標尺,不同玩家對白度的認識不盡相同,你可能覺得已經到了一級白,但有人卻認為至多1.5級白。所以對新手玩家來說,有個自己的質子話就比較方便,如果沒有,也要在大腦中有一個自己的白度標準。培養這種對白度的感覺是很重要的。
關于白度的界定在實際看的時候,還有很多影響它的東西,背景、光線、厚度等都會對它產生影響。比如在陽光下和燈光下,一塊料子的白度是不一樣的。跟料子的厚度也有一定關系,在一定厚度范圍,厚度越厚白度越差。另外不同的打磨拋光方式脫色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果是拋高光的話白度會提升較多。
很多白玉在切薄之后都會有翻白的情況,但翻白的效果有些不同,色偏青的翻白效果會較好,切薄后白度會提高不少的,但偏灰的雖白度也能提高些,但提高的不多。較致密的料切薄厚翻色一般也會較好。
現在很多玩家,過于熱衷“白”這個字了,覺得玉就應該“越白越好”。其實,在玉石中的石質含量越高,顏色越白。而不是玉石越好,顏色越白。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俄料的白云質大理巖含量較高,所以導致俄料的顏色慘白,而油性差;青海玉的硅灰巖含量高,所以也是顏色白,同時透度好、油性差。
很多商家看準玩家就喜歡白的這個心理,用“白”做文章布下一堆圈套。在一些商場,商家為了讓玉更白更好看,裝的都是LED燈,在這種燈下哪怕是1.5級白,也至少夠一級水準了。到商場你看吧,燈光璀璨,每塊玉都是那么白。買回家再研究,沒準兒是個韓料。
去商場買白玉,還要得多提醒一句,千萬不要多嘀咕“這玉為什么不白”這種話,那些商販會拿出一堆很白的玉,哪兒產的可就不一定了。俄料,青海料,甚至阿富汗大石頭,這些夠白了吧?那就離上當不遠了。
那么怎么才算是真正好的白度呢,是那種一眼看起來并不怎么白,但當跟其它你感覺很白的和田玉對比的時候,會發現沒有什么白可以與那種白相提并論,這種白才是籽料那種含蓄內斂的白。但白度不是一個單獨存在的指標,是需要跟玉質結合多方面來綜合評價的。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吉祥可喜——那些玉雕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