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揚州馮鈐,一名玉雕人、治玉者。今天呢,和大家來聊一聊和田墨玉青花料中水墨題材的創作以及我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和大家來交流分享。
和田墨玉青花料的特點是黑白分明,黑如墨漆白如凝脂則玉質為上品。當我們得到一塊墨玉青花料,先要切割,而后呈現它內在的天然的紋理色彩。因為墨玉中礦物石墨的成分所決定,它就是中國水墨的色調,就有了濃、淡、干、濕、焦的墨分五色。
我們的國畫中,水墨是美麗的,是世界所獨有的。這樣的料,自然就有了創作中國水墨玉雕的方向。我們玉雕,講究因材施藝,自然天成的玉質、色彩已經在了,切割出來,你不管它怎么樣,它已經在這里,已經并不是白紙一張,不能搬一幅畫來,來強行雕琢上去。
要讀懂料,要讀懂它的色彩的變化,它深入的情況,包括一些綹裂,礓等缺陷。然后小心拿捏,運用玉雕的技法,來創作我們心中的水墨畫,要由心而出,功在畫外。
這里有一件近期的小作品,因為原材料的因素,在創作選取畫面時,我們嘗試了圓形,而沒有使用我們通常國畫畫軸的形式或子岡牌的長方形。
我們中華民族也是喜歡圓形的,我們說圓滿,要圓潤,圓通。咱們畫圓的時候,起筆,收筆,要生生不息,通。
定下了這個主體形式后,我們就開始利用原材料天然的色彩紋理,利用并改造原料,來創作我們心中的水墨畫面。這其中,有很多云霧狀的虛有的東西,我們要利用它本身的東西,但是,在山石間,我們得進行一定的調整改變,來干擾它的造型,包括山的形狀、樹木的位置、水的透視關系、遠近等等。
作品中利用墨色創作出了山林石草,白色玉質則定性為霧氣的升騰,溪水的清流,一座草亭坐于山間。畫面中,就好似我們坐于亭中,獨自靜靜的面對山水,聽著山風吹過,看見水流云涌。
咱們漢字中“停留”的“停”字就是一個人和一座亭。人生匆匆一個行程,停一停,偷個閑,這就是咱們古人說“偷得浮生半日閑”。這里的停和閑,并不是無所事事的一種閑散,更不是沒有方向的停息。而是需要在我們心中的草亭中,寧靜心靈,找回本真的自我,更好的向著心中理想的遠方前行。中國人的山高水長,是對生命的一種態度和領悟。
做這件作品的時候,我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體會,凡事由身而發,也就是一件東西,首先要我們自己感受到,要能打動我自己,然后才能通過作品,來感染和打動觀眾,打動大家。
高曉松曾說過:生活不只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因此,我們最后把這件小作品定名為“幽遠”,以此代表我們心中理想的遠方。
謝謝大家。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玉雕花生的寓意,你知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