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上說:“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國人對玉的情節,不僅因為它的溫潤美麗這樣的情愫,更來源于中國悠久燦爛的玉文化對中國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今天就來講講藏在和田玉里的那些正能量。
一、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早在春秋時期,君子就“比德以玉”,更有管仲、孔子相應提出的“玉有九德”、“玉有十一德”,發展到漢朝最終形成了許慎所說的“玉有五德”。從古至今,人們都給玉賦予堅毅、溫良、儒雅等品性,并以此比喻文人君子的道德與行為。故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敝f。
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北齊書·元景安傳》中說:“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币馑际菍幵笧檎x事業犧牲,不愿喪失氣節,茍且偷生。和田玉的美,外有光澤,內有性格,代表了華夏民族的文化理念。人們對其自然魅力的追求,永世不衰。一片玉是這樣,一個人也是這樣。
三、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那些造型別致,款式精美,寓意美好的玉雕都是經過多道工序,才能那般美,那般獨具魅力,才能顯現出它的價值。而人同玉一般,如果不經歷磨難,就會難以成材。
花如解語還多事,玉不能言最可人。玉雖無言,卻可承載文化。正是因為和田玉具有這么多豐富的文化內涵,玉在中國人心中一直占據重要地位,其收藏也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古雅百搭的和田玉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