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雕又稱俏色,是玉雕工藝的一種藝術創造。設計師根據玉材的自然色澤紋理,巧心設計,妙施技藝,最終使作品的造型與顏色達到自然完美的藝術效果。有人因此認為:一件好的巧雕作品就是人類的靈感和大自然創作的結合體,極富藝術性和人文價值。
這種藝術與繪畫、彩塑,甚至雕漆、琺瑯最大的不同點,就在于它必須且只能根據玉石的天然顏色和自然形體來“按料取材”、“依材施藝”,因此,我們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巧雕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不能重復的。
作品玉質細膩柔潤,糖色清麗淡雅,整器琢作微微錯開的盒狀,暗含好合之意。正面以糖色巧雕猛虎下山,身姿優雅、虎尾如鞭,自具威嚴氣度?;⑸硎崦?,質感十足?;[山林,襯以遒勁蒼松,凜凜風姿,畢露無疑。
一件上佳的俏色作品,創作難度很大,其價值相應也很高。行內人評價俏色,有一巧、二俏、三絕這三個層次,只有俏色用得巧,用得俏,用得絕,才是上品、珍品。
然而,俏色也需有度。著名雕刻大師潘秉衡生前常說:“俏色要寧少勿多,俏要俏到點子上,一點為絕,二點為俏,三點為花”。而這,也正是俏色工藝的關鍵所在。
作品俏色巧雕,匠心獨具,選用黑白分明的墨玉青花為材,妙手雕琢春塘渡牛,清淺白水中,黑色母子雙牛涉水而行,所到之處,水波輕漾。水中,數葉浮萍飄零。作品寓“帶子上朝”之意,祈愿家族世世為官,代代富貴。
可以肯定的是,幾乎每一個好的玉雕師都是俏色利用方面的高手,只有能從玉石中發現美,完成美,并化腐朽為神奇的人才能稱得上“大師”二字。
俏色巧雕技藝古已有之,但整體而言,目前的俏雕作品無論是質還是量都遠超古人。尤其是最近二十年來,人們審美情趣的進步進一步推動了巧雕技藝的發展,甚至有藏家、玩家有“無巧不成雕”的想法。而子料皮色的大行其道,也不無俏色工藝普及的原因。
“驟雨過,似瓊珠亂,打遍新荷”。整器糖色艷麗,雕工精細,很好的展現了雨打新荷的綺麗景色。蜻蜓棲于荷下,似在避雨,更為作品平添了幾分生動趣致。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關于和田玉原石,你知道多少?
下一篇:愛上籽料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