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傳統精神中,向來以“水”為重,講究樂水之道。在玉雕作品中,水,是經常見到的雕刻元素。特別是花鳥件,通常都會以水珠做點綴。不僅因為水是生命之源,任何有生命的動植物甚至微生物都需要有水滋養,另一方面也是作品傳遞畫面感的需要。
▲白玉(翠青)牌-荷韻 | 玉器編號:163727
玉雕作品中除了用水珠的表現形式來呈現水元素外,表現手法最多的就數玉雕作品表面紋理。如曲水回波、起伏多變的水波紋形式出現最多。具體又可分作“流水式”、“漏痕式”、“劃沙式”等,以表現玉器凹凸起伏、陰陽鐫刻之形。細細觀之,如悠悠長河,似延延古道,意韻不絕。正所謂水無常形,法無定法,水波紋的雕刻工藝注重刀法意趣的自然生發,從而使得作品更近于自然、融于自然。
▲糖白玉掛件-荷韻 | 玉器編號:150462
水在玉雕中除了在花鳥件中以水珠的形式出現外,在雕刻一些神獸,比如雕龍時,會以浪花形式的水元素襯托,其固然是受到名句“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影響(出自《唐·劉禹錫·陋室銘》),也有作品構圖的需要,特別是在做隨形件的時候。
▲(翠青)白玉把牌-清韻 | 玉器編號:134567
美玉無瑕是人的一種追求,但是玉料絕大多數都會帶有些許瑕疵,或有點臟,或有綹裂,整形雕刻時會盡可能的去臟避綹;此時水波紋就成了遮蔽綹裂的很好選擇,水無形而自然,綹裂天成而隨意,兩者結合剛好可以在處理掉綹裂的同時,最大程度的保持水的隨性特質,因此“水”這個雕刻元素逐漸成為了玉雕師們的至愛。
▲碧玉巧雕牌-九如圖 | 玉器編號:158557
其實曲水回波的水波紋不僅讓作品化瑕為瑜、增添了畫面的層次動感外,又有一點道法的意味———曲則全,曲成萬物而不遺;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水,原本一往無前,之所以有德,在于性直而形曲,是以能夠不爭而周全。作為愛玉、禮玉、治玉之人,于玉德之中,融入水德,是玉雕師的一點私心。
▲墨玉牌-飲水馬 | 玉器編號:154281
觀自然而悟道,是圣祖先賢慣用之法。老子云:“上善若水”,孔子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皆因重視水德——水以不爭而利天下。水為天下之道,亦是制器之法,從新石器時代至南北朝,再到宋元以后,水波紋樣已逐漸運用于器物、佛造像、山水畫中……受此啟發,這彎曲波動的水紋,如今便成了玉雕師施藝的對象。
▲碧玉巧雕掛件-富貴有余 | 玉器編號:145331
直到今天,玉雕師們帶著傳統文人的清風傲骨,創作出具有當代審美特點的一方水境。用傳統的表現手法與玉雕水乳交融,在素凈的天地間演繹著當世樂水之道!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一孔通百理,小洞大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