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在中國光輝的歷史文化中,是一顆燦爛的明星,在世界藝術的百花園中,亦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玉雕藝術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中延續時間最悠久的一種,據史料記載,已有七千年以上的歷史,各個時代的玉器反映出各個朝代政治思想、藝術風格,也反映出人與人的相互關系和社會地位。每件產品均有其特色的環境,玉的器型紋飾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內涵。
據考古學家研究指出,我國在商朝時代,已將玉琢磨成各種器具,其中包括適用的工具、武器、裝飾品,以及祭祀與宗教上的用品。而在商朝以前,雖然也有玉器具,但在雕刻切磨技術方面,都是自商代起才大有進步,這時不僅品種繁多,而且雕刻技術已進入新境界,技巧高妙的玉工,配合陰文陽文線條的應用,雕琢出無數難以比擬的曠世奇珍。
綜觀當今的玉雕作品,無論從題材、紋飾、造型等方面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和創新。下面我們就從玉雕的品種造型上來看一看現代玉雕的特點。
人物類
一、人物類:
現在創作構思人物題材更加注重人體的結構比例、動態,不但有單個人物造型,還有群組人物的構圖形式,仕女、孩童、佛像、仙人等整體造型各有特色,仕女面容秀麗動人,佛人的面目鼻正口方,垂簾傾視,兩耳垂肩,大多是立體的人物造型,對面部、手部及衣紋的處理,強調了透視、明暗、轉折,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人物陪襯物也講究其在作品中的位置、角度,體現層次、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并和主題人物相協調。季節氣候、時代背景,生活環境等都和人物的身份、性格、習慣愛好等相適應。
特別是揚州的人物山子雕作品,在吸取清代山子造型特點的基礎上,創作出了景物相結合的多層次作品。人物、動物、飛鳥、樹木、流水、山石層次分明,各具形態,將中國山水畫中的散點透視法運用到玉雕創作中,取景、布局、題詞、落款、印章等都滲透著繪畫的章法。最杰出的代表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永駿設計的碧玉《聚珍圖》玉山子,它以中國著名的佛教石刻藝術為題材,集四川樂山大佛、大足石刻、河南洛陽龍門大佛和山西云岡石佛之精美,融奇峰秀水于一體,構成了一幅美不勝收的福地仙境,作品層次分明,具有高低遠近的立體效果,其造型圓渾典雅,給人以美的享受。
器皿類
二、器皿類:
當今器皿類玉雕作品在繼承了傳統杯、碗、洗、壺、爐、瓶、薰、鼎等器型基礎上,造型比例得當,對稱周正。同時在借鑒青銅器造型的基礎上,結合玉雕技法的特點,標新立異,將傳統的爐、薰、瓶同玲瓏剔透的玉鏈相結合,《白玉五行塔》、《白玉寶塔爐》就是其代表。玉鏈條的工藝特點是“小料大做”,將一塊玉料的高度在做成作品后達到翻倍的視覺效果,用行話來講,也就是將產品做高、做大了,提高了作品的經濟價值,也增強了爐瓶類產品的美感。既表現出動與靜、虛與實、大與小、曲與直的對比,也增強了空間感。器皿的耳、蓋、提頭及兩耳的面積分布合理,器皿的造型大多穩重、嚴謹、渾厚、古樸。
值得一提的是,鏈條類產品的提頭造型,借鑒了古玉禮儀器的形制和圖案加以變化。以古螭虎紋、龍鳳紋為主,間以吸收八寶、植物等的造型,大膽應用“S”形結構,講究古玉造型的線條美,線的曲直張馳有力,給人以無窮的動態美,在不大的面積上,采用陰線、鏤空、雙面透雕的手法,創作出了一件件不一樣的作品。有的還在提頭的中下部加雕一小吊墜來調節兩根鏈條之間的空間,使鏈條產品的造型更趨完美。一身、一蓋、一提頭、一吊墜,這樣的器皿類鏈條產品不但端莊厚重,而又透麗精致,有著另一種藝術風格。
花卉雀鳥類
三、花卉雀鳥類:
玉雕花卉品種和雀鳥品種統稱花鳥類產品。隨著鏤空技法的發展,在吸收古代花鳥題材寫實的基礎上,花鳥類產品從構圖章法到細部刻劃都有新的變化,穿枝過梗,疏密有致,作品中上鳥俯視、下鳥仰視、相互呼應。常用的花鳥有梅、蘭、竹、菊、松、牡丹、月季、茶花、杜鵑;鳳凰、仙鶴、綬帶鳥等,師法自然,追求逼真。打破了傳統花鳥類造型簡單、技法單一的缺點。在產品設計的布局上不但講究整體造型、對比關系,還注重產品的季節、習性,這樣使情趣更生動,造型更準確。如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江春源設計的、獲首屆中國玉雕作品天工獎金獎的白玉《福壽滿堂》,將花、鳥、樹木、孩童等玉雕常見的品種集于瓶體周圍,布局合理,主體與配體協調自然,塑造了枝繁葉茂、生動活潑、欣欣向榮的人間景象。
而玉雕白菜作品更是將瓜果蔬菜品種的玉雕作品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它結合了牙雕白菜及故宮珍藏清代玉雕白菜的特點,創造了全新的造型和雕刻技法,一件件白菜作品風格各異,雖材質不同,技法要求不一樣,但在造型上十分講究空間的對比度、外輪廓線節奏感和整體的完美性。其梗葉的翻卷、昆蟲的姿勢,根須的處理等細節也非常逼真,是現代玉雕中的一個新的亮點。
動物類
四、動物類:
動物類題材在現今的玉雕創作中,更多的是以把玩件、小件類產品作為表現的對象,特別是十二生肖及和其它吉祥物的組合是最多的。表達了設計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和對人們幸福生活的祝愿。技法上既有平面浮雕,也有立體圓雕,鏤空雕。用線流暢、生動自然。造型上大多圓渾、講究線面的結合,注重表現玉的質感。既考慮到動物各部位的生長體態,又不拘泥于原型的比例關系,在運用夸張手法的同時,又注意動態的合理性。骨骼清楚,肌肉豐滿健壯,五官形象特征明確。立、臥、行、走、奔等各種姿態合乎美的法則。黃玉《對狩》、膽青瑪瑙《母子情》是當今動物類揚州玉雕的代表。
在這里雖然將現代玉雕品種和古玉的種類采用了不同的分類方法,但在題材、技法、造型上都是一脈相承的?,F代的玉雕作品更多的為裝飾玉器,即陳設用玉,佩飾用玉兩大類。大多用于自己欣賞或饋贈親朋好友,玉雕作品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不僅成為裝飾室內、美化自己的新時尚,而且也受到收藏人士的青睞,不少收藏家已涉足玉器精品的收藏。
千百年來,中國玉器與中國文化同時發展,不斷適應時代的需求,在發揚傳統的同時,深入研究,在變化中求統一,推陳出新。魯迅先生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玉器的特殊魅力,體現在紛繁的造型上,體現在特殊的用途上,體現在精湛的琢磨工藝上,體現在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蘊上。所以當今的玉雕事業還會不斷地向前發展,無論在題材、品種、技法、造型上都會創造出新的特色來,它將日益豐富多采,與人類的文明同在,與時代精神共同發展。
劉孝莉個人簡介:
劉孝莉,揚州玉器廠工藝美術師,從事玉雕創作設計二十六年,現任玉器研究所設計員,擅長爐瓶雜件類的創作設計?,F為揚州玉器學校的兼職教師,有多件作品在全國玉雕行業評比中獲獎,設計的“揚州風光”獲全國首屆旅游設計優秀獎。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淺談“子料”稱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