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白玉產狀不同,有子玉、山料玉、戈壁灘玉和山流水玉之分,各自的特征也比較明顯。
1、子玉的特征
子玉又名子料,其特征可從外皮、外形、塊度、質地、顏色等方面考察。
A、外皮
有外皮的玉??煞Q之為璞。外皮是新疆子玉的重要外觀特征。外皮有色皮、石皮之分。
——皮色指子玉外表帶有黃褐色或其他色澤的一層很薄的皮(約厚1MM),系氧化所致。
皮色有白、黑、秋梨、糖紅等許多種。行業中常以子玉外皮的顏色來命名子玉,如白皮者,稱“白皮子玉”;黑皮者,稱黑皮子玉,烏鴉色者,稱烏鴉皮子玉,似鹿皮色者,稱鹿皮子玉;桂花色者,稱“桂花皮子玉”。色如紅糖的,稱“糖皮”(糖皮者,山流水玉和山料料玉中也常見),等等。子玉的外皮顏色比較多,人們認識顏色又帶有主觀感受,因此同類子玉在皮色上略有差異時,會出現不同的名稱,如“煙袋油皮子玉”,它與“秋梨皮子玉”、棗紅皮子玉的差別甚微,僅顏色上深淺不一而已。
——石皮指白玉的石質圍巖外層,去除圍巖后才能得玉。
B、外形
新疆白玉子料屬于沖、洪積型,出自河流的中下游。千萬年來由于風化剝蝕,水流沖擊,體態光滑,無棱角,外形呈鵝卵狀。
C、塊度
子料都是塊狀。塊度一般比較小,“如盤、如斗、如拳、如栗”,份量一般在幾公斤左右,最小者僅小指一般。上百斤的,則屬罕見。
D、質地
細膩緊密,光澤滋潤、柔和,微透明,是新疆軟玉中的上品。
E、顏色
以白色為最佳,也有帶青、帶灰的,但質量要差一些。
※羊脂玉的特征
新疆白玉的子料中,玉色白潤,質地致密、純凈,油脂感強,無玉性表現而雜質極少的,稱羊脂白玉,其價格十分昂貴。
羊脂白玉“白、潤、細、柔”,精光內蘊,細膩無暇,體態滋潤,晶瑩如脂,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羊脂白玉的礦物顆粒度大小基本均勻,一般為0.006×0.033~0.001×0.01毫米。
目前,質地特別好的羊脂白玉已不多見,有的玉色閃青,有的玉有性,有的表面不潔凈,人們看到或感覺到的質地差異現象,其實都反映玉的缺點的存在。
2、山料玉的特征
原生礦床產出。以往,玉雕行業中對產于山上的這些白玉料,都以礦坑分種類。如戚家坑,楊家坑,卡羌坑,等等。
戚家坑:清末民初時,天津人戚春甫、戚光濤兄弟在新疆且末地區開采軟玉時所建礦坑,產出的玉料色白而質潤,是出名的好料種。
楊家坑:位處新疆且末地區,所產玉料有栗子色外皮,內部色白而質潤,屬好子種。
卡羌坑:在新疆且末山上,所采玉料有白口、青口、黃口之分,質堅性均,常帶有鹽粒閃星。
A、外形
呈不規則棱角塊狀,塊度較大。
B、質地
與子玉相比,山料質地多數較粗,陰、陽面明顯,內部結構顯示的不同玉性比較明確。
C、顏色
有白、青玉、灰白色,以青白、灰白為多。
3、戈壁灘玉的特征
戈壁灘白玉,有些是原生礦床產出的山料,由于地殼變動、雪崩或其他大自然營力現象將其搬運到戈壁灘后,長期受風沙沖擊后形成的,也有些是已經形成子料,后受自然外力運動等被搬運到戈壁灘中,經受風沙的磨礪、石流的沖擊而成;也有些是已經形成子料,后受自然外力運動等搬運到戈壁灘中,經受風沙的磨礪、石流的沖擊而成。
A、外形
由于受到沙塵、石流的長期磨蝕、沖擊,石材失去棱角,表面較光滑,常常帶有砂石沖擊后留下的波紋面,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沙孔。塊度大小不等,片狀為多。
B、質地
較為緊密、細膩、堅硬
C、顏色
白、青白、灰白、墨黑等。
4、山流水白玉的特征
山流水白玉一般出現在河流上游,礦床屬殘積、坡積、洪積型或冰川堆積型。這類玉材距原生礦近,雖受自然剝蝕及泥石流、雨水和冰川的沖蝕搬運,但自然加工的程度有限,尚未完全變成子玉,所以,新疆玉料商人平時戲稱它是“子玉的媽媽”。
A、外形
無尖銳的棱角狀態,表面較光滑,常帶有沙灘般的水波紋面。塊度稍大,常見片狀。
B、質地
比較細膩、緊密
C、顏色
較白,也有其他色澤。
錢振鋒:
高級經濟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寶玉石協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玉文化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上海玉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1997年以來,出版《古今說玉》、,發表《淺談藝術品投資》、《玉文化探秘》、《玉器與珠寶》、《遨游翡翠世界》和《白玉資料》等文章。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把玩件的選購
下一篇:玉器典故——中國玉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