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玉器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歷經滄桑,所歷經的幾個發展鼎盛時期都與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分不開,因此必須要從思想認識,個人從業素質,包括藝術修養、技能培訓、經營方式等方面都立足于傳統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否則,設計,雕刻的產品便失去靈氣,市場銷售就會難以為繼,玉雕的興旺發展將很難找到出路。
關鍵詞:中國玉器 創作 傳統
中國玉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繁多,技術精湛。玉器產品暢銷中外,聞名遐邇,素有東方藝術瑰寶之稱。已成為我國燦爛的古老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中國玉器工藝,已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在它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歷經滄桑,有過史前、殷商、漢代、盛唐、清代等幾個發展的鼎盛時期。而每一次的鼎盛和輝煌都離不開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
玉器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和華夏文化傳承的載體之一,經過數千年的繼承發展,從史前時期古樸雅拙到秦漢的雄渾豪放,再發展到明清的玲瓏剔透、博大精深。經歷了一個由“物”—“神”—“人”,到“物”的發展歷程,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思想觀念下的不同產物。長期以來相輔相成,取長補短,最終百川歸海,殊途同歸,共同構成了近8000年璀璨奪目的中華玉文化。
大玉龍 史前時期
中國玉雕的起源于史前時期玉器
一切藝術品的最初萌芽,都不否認是為實用服務的。史前藝術實質上是藝術從萌芽期向成熟期的過渡,它既包含有一定意義的實用價值也包含著使人產生美感的因素。在漫長的石器時代,人類由懵懂無知到朦朧的美感的產生,從粗陋笨重的舊石器到精巧別致的細石器以致于磨制石器的出現,從衣不遮體到角骨濫觴、從粗制濫造的錘擊法到間接的打擊、鉆孔、琢磨等制造技術的革新,正是這些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的變化發展才孕育了中國古代玉器的出現。
根據最近的考古資料顯示,中國最早的玉器出現于東北地區距今約7500年的遼寧阜新查海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內,該遺址共出土有7件透閃石軟玉和1件陽起石軟玉磨制的玦、匕等器物,無論是質料形制還是制作技法都符合廣義的和狹義玉的定義,但制作亦很粗糙、具有一定原始性,玉器的產生也是一個漫長的不斷探索的艱難過程。到新石器時代中期玉器已經廣泛分布在大江南北、晚期則在我國東部北自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南到廣東石峽文化和良渚文化最為發達。
在距今5500—5000年的紅山文化玉器大多為裝飾品、以動物形玉器和圓形玉器為主、通體多為素面,典型器物有玉龍、玉獸形器等,制作手法簡練、寥寥數筆即能達到栩栩如生的藝術效果。以靜若處子、動似脫兔來形容毫不為過,“神似”是其最顯著的特點。與此同時代與之大致相近的良渚文化玉器則以深沉、嚴謹、威武雄壯見長,典型的器物為琮、璧等細密的陰刻線和精湛的浮雕常令后人也自嘆弗如、獸面紋是良渚文化玉器的典型紋飾,莊嚴神圣而令人生畏。以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代表了史前玉器制作的最高成就。
玉獸面紋韘 商
殷商時期的玉器
商代是中國古代玉器繼承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繁盛時期。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之上商代玉器制作規模遠遠超過前一時期。
商代玉器在造型、紋飾和制作技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商代玉器集前世雕琢技藝于一體,陰,陽線刻,淺浮雕,圓雕等技術無不運用得自然嫻熟。這一時期玉器的開料,鋸割,鉆孔,拋光等技術都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陰刻,陽凸,浮雕配合巧妙,夏代玉器上出現的鋸齒狀扉棱,組刻陰線圖案和勾 撤法被廣泛運用,造型和紋飾設計合理美觀,線條流暢,形體大但卻極薄,紋飾細而清晰,形制規整勻稱。
商代玉器工藝上繼承了新石器時代和夏代的傳流,在選料、造型、制作技巧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此時不僅可熟練掌握了勾 撤法、鉆、管鉆和拋光等技術,而且還普遍地運用線鋸、壓割等較為先進和難度高的技法,并能熟練地將淺割、浮雕、圓雕、透雕融合在一起,從而大大增加了視覺立體感。另外這一時期玉雕的另一個重大貢獻就是繼承和發展了立體圓雕人像的各種動物形象,使我國玉雕從平面走向立體,由簡單裝飾走向復雜陳列邁進了一大步。商代玉器數量多,體積大,紋飾繁雜,線條流暢,兼容并蓄、去粗存精,集前代玉雕之大成,達到了自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以來玉器創作規模空前的發展水平。
玉夔紋韘形佩 漢
漢代時期的玉器
漢代玉器開始擯棄同時代傳統禮制觀念的束縛,走上了自由、奔放蓬勃的發展道路。
漢代繼承并發展了戰國以來的琢玉技術,采用高浮雕和圓雕器明顯增多,普遍使用鏤空孔花紋和表面細刻線紋的手法。浮雕和素面拋光技術也達到很高的水平。漢吸收自由奔放、放蕩不羈的楚文化傳統與以《詩經》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并駕齊驅的楚浪漫主義作為中國古代的另一個偉大的文化傳統。
在藝術風格上則更多地吸收了楚文化玉器輕逸脫俗、自由浪漫的特色,從而融合成漢代玉器特有的雄渾豪放、氣勢磅礴的藝術風格。
總而言之,在戰國傳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漢代玉器把中國古代玉器推到了一個新高峰。漢代以其雄渾豪放、輕逸脫俗的特有魅力而令世人傾倒。其顯著的特點就是玉質好,雕琢精,構圖變幻莫測,設計新穎而不囿常規,紋飾華貴而不落俗套,整體形象充滿動態和靈氣。圓雕、高浮雕的藝術品逐漸成為玉器發展的主流。表明漢代玉器已基本擯棄了陳規舊套的束縛,掙脫了受宗教、禮儀觀念所制定的規律性禁錮,走向表現個性化,追求其藝術價值的更高階段。
到了漢代,在原始的朦朧的美感尋引下出現的玉器在經過5000年的曲折發展后達到一種追求成熟的高層次的美的過程。這種觀念成為此后1000多年來中國古代玉器發展的主導趨勢。
玉獅 唐
白玉天雞三耳罐 唐
唐代時期的玉器
唐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中極為輝煌的時期,在文化藝術方面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唐代一方面繼承秦漢以來的優良傳統,吸收精華,剔除糟粕;另一方面作為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將中國文化傳播的同時也大量吸收國外主要是中亞、西亞的文化藝術,融合外來文化之長處,兼容并蓄,取長補短,創造出一幅全新的面貌。
唐代玉器從數量上來說雖然不多,但從質量上來看卻令人不得不發出“件件是精品”的感慨。品種、風格的發展,精湛的雕琢技藝,新穎的設計構思,獨特的造型藝術標志著中國古代玉器走出魏晉以來的低谷,開始走向新的高峰。這是具有明顯的承前啟后的作用的。
唐朝的玉器皿和象生玉雕在工藝上吸收了金銀細工、繪畫、石刻藝術中有益的表現手法,一改漢代玉器雄渾豪放、不拘一格的風范,將同時代金銀細工的精巧別致,雕塑藝術的豪邁飽滿和繪畫藝術的細致入微有機結合起來。采用寫意的手法,以圓雕浮雕表現作品的外圍輪廓,以較粗的陰線體現其神韻。玉器皿制作精益求精,動物玉器形神兼備,美不勝收,形成唐代玉器的藝術風格。開一代玉雕之風,對后世玉器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未完待續)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玉雕作品的欣賞和評價
下一篇:驀然回首看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