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藏玉是當代玉器,乃至整個藝術品收藏領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企業藏玉對于玉器收藏市場以及企業自身的影響都值得認真研究探討。
很多企業之所以進入到玉石收藏領域,初始還是因為這些企業的領導者本人對玉有著極大的興趣,后來,企業領導者的個人興趣演變成為了企業的行為——
企業藏玉是怎樣發生的
首先可以肯定地說,企業進行當代玉器收藏已經是一個事實存在——北京、上海、南京都有企業藏玉,這些企業并非來自玉器行業內部,而是其他產業之中,他們把玉石收藏與玉文化當作企業文化。
如果我們探究一下原因就會發現,很多企業之所以進入到玉石收藏領域,初始還是因為這些企業的領導者本人對玉有著極大的興趣,后來,企業領導者的個人興趣演變成為了企業的行為,既是投資收藏,進而也發展為企業文化。這個順理成章的過程具有跨越性的意義,它完成了個人情趣至上到企業利益性與文化性并重的過渡。
企業藏玉,既有玉石原料的購入,包括翡翠原料,也包括對玉石作品的收藏,不同企業可能有不同側重。南京、上海的企業進入這個領域相對多一些,也更規?;?,往往是投資億元資金進入。從企業的方面分析,他們藏玉目前主要還是兩條考慮:一是投資獲利,企業的存在就是贏利,這是企業初始階段必然會考慮的問題;二是給企業形成獨特的文化,當前社會總體的企業發展已經到了追求企業文化的階段,玉石也具有表達企業文化的條件。
不管是什么原因,企業藏玉最直接的結果還是使得企業獲取了知名度以及公眾對于企業文化的敬重與仰慕。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企業的存在不只是簡單贏利的問題,也要得到社會的認同和尊重,也可以說,企業藏玉是在企業良性發展過程中進行的,是一種積極的表現。
全球企業也是如此。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世界很多著名的企業角逐油畫領域,像日本企業天價購買凡高的作品,其結果就是使得企業贏得了巨大的名譽和聲望,這是通過資產運營的方式得不到的,因此收藏藝術品是大企業經常使用的自我價值提升手段,是投資手段與企業文化的一種結合。
企業收到好東西以后怎么用,怎么把藏玉放大,怎么把有形資產變成無形資產,還沒有搞明白——
企業需要把藏玉游戲玩大
實際上,我們在此真正要探討的問題,不是企業能不能藏玉的問題,而是企業如何基于企業的特點把藏玉游戲玩兒大,因為企業目前最缺的,也正是把藏玉放大的意識。
我們先舉大家比較熟悉的保利集團的例子。2000年,保利集團從香港回購了圓明園的三件獸首銅雕——牛首、虎首、猴首,放到了保利藝術博物館,3300萬港幣的價格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太貴了,但是,這3300萬港幣的花費為保利帶來了什么呢?是巨大的聲譽,是品牌、責任、安全和可托付感,企業的無形價值被大大提升了。如果以企業的目光審視保利,從拓展企業品牌的角度來分析,在這件事情引發了多少家媒體報道保利呢?如果保利不是用這些錢買這幾件珍貴文物,而是去打廣告,企業能打出這樣的關注度嗎?何況這個購買事件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是可持續的話題,甚至是一個參考數據,隨時會被各種媒體提及并不斷強化,更重要的是,保利的3300萬港幣并不是花出去就沒有了——幾件文物還放在保利的博物館里,它不僅沒有損失,反而已經升值一倍以上了。保利對于圓明園文物的收藏就是一個標準的企業使用收藏手段進行有效放大的事件。
我們再舉個玉器收藏的例子。上海有一家房地產企業,它在上海當地排不進地產企業前十名,在行業內競爭不具備優勢。但是,這個企業把房地產領域賺得的資金投入到玉石行業之中,由于玉石行業比起房地產行業規模小得多,因此企業就有能力做成為當地玉石行業的老大,而企業通過玉石行業所樹立起來的形象,帶給了整個企業知名度與美譽度大大提升,這種方式不僅是比廣告宣傳有效得多,而且,由于玉石行業本身就是個賺錢行業,企業實際上是名利雙收的。
很多人可能認為,企業對于玉石的投資獲利,就是利用玉石市場的行情賺取差價,這樣的想法實際上是把事情想簡單了。比如說,對于上市公司企業來說,它們是通過在股市中體現出連續的成長性,在股價上漲中賺錢。那么,企業如果用某種方式體現出了優質的生產狀態,良好的成長性,就會必然導致股票價格的上升。對于上市公司來說,上漲1%就是多少收益呢?所以說,如果把藏玉的放大拉動作用體現到上市公司,那么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為什么一直這樣強調玉的重要作用?其實,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在全球化的今天,代表中國文化的玉在世界文化中應該是一個什么位置?如果一個企業收藏有中國玉石中最頂級的東西,那又意味著什么?
整體而言,目前國內企業藏玉基本上處于初級階段,收藏的整個環節,從收藏到展示,再到價值提升、流通等環節沒有完全做通,缺少良好的模式。有的企業已經有了花錢藏玉的想法,有的已經在做,不少企業投入巨資將玉作為企業優質資產的結構性配置,從中嘗到了藏玉的好處。但是,企業也面臨著現實的困惑,比如,囤積了玉石原料之后怎么辦?怎么進行資產評估?是不是需要再找名家加工制作提升價值?不好的東西如何替換掉?如何進行以藏養藏?這些都是需要探索的問題。
在企業藏玉的運作當中,文化與產業緊密相連,藏玉不只是財富的聚集形態,而是企業產業整體運營的承載物。按照這個觀念,我們可以看到,企業收到好東西以后怎么用,怎么把藏玉放大,怎么把有形資產變成無形資產,還沒有搞明白,這是企業面臨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更多企業進入到收藏領域,對于市場有強大的攪動作用,尤其表現在價格上,使得市場價格從有序走向無序,從平穩走到上漲——
企業藏玉對收藏市場的影響
應該說,企業藏玉是一種趨勢,收藏市場也正從個人投資收藏向個人、企業、社團、基金多元方向轉化,包括未來可能出現的產業基金,玉石都將是其中重要的運作品種。換言之,企業一定可以把藏玉游戲玩兒大。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企業收藏與個人收藏具有不同的特點。企業收藏的財力更雄厚,投資規模更大,也更加注重社會效應和轟動效應,所關注的作品一般具有很強的震撼力與視覺沖擊力,同時比較強調唯一性的東西。
可以說,企業介入收藏對于整個玉石收藏所帶來的拉動都是巨大的。這種拉動實際已經表現在當前的市場上,比如對玉石原料的拉動。打個比方,以前的原料如果是80萬元1公斤,那么企業介入后,由于財力雄厚,它可能會出價100萬元1公斤,用于購買最好的東西,那么100萬元1公斤就成為市場新的參考標準,原料的整體價格會在這個參考標準的帶動下上漲。雖然在整個玉石市場中,企業真正參與的比重還不是很大,但是它的拉動所產生的作用卻很明顯,一方面拉升價格,另一方面提升市場的信心,尤其是對于制玉名家創作信心的提升非常有幫助。而在企業的拉動下,一些玉石加工企業也會創作一些具有特定意義、特定規模的玉石作品。
隨著玉器收藏越來越深入,會有更多的企業進入到玉器收藏行列中來,這也使得很多的個人收藏家產生了憂慮,他們會想,企業的進入對于他們又意味著什么呢?
可以說,更多企業進入到收藏領域,對于市場有強大的攪動作用,尤其表現在價格上,使得市場價格從有序走向無序,從平穩走到上漲。很多人對于玉器價格的上漲感覺困惑,不明白這種上漲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實際上,價格的上漲究竟是好是壞,并不是可以簡單說清楚的一件事,為什么?因為價格上漲,首先會讓賣方覺得好,賣得價錢更高了嘛,反過來,買方就會覺得有點不太好,畢竟多花錢了,但是也不盡然,因為高買不意味著賠錢,你可以用更高的價錢賣出去。這就像在股票市場,人們更喜歡牛市,牛市意味著你要用更高的代價購買,但也意味著更高的價錢賣出,有更好的獲利機會。
問題是,如果企業把藏玉市場價格推得太高,收藏者還有玩兒的機會嗎?我認為,隨著玉器收藏市場的不斷發展,其結果是會出現細分的趨勢,一方面企業會把藏玉游戲玩兒大,但另一方面又不會影響個人收藏,因為在收藏領域,企業與個人的取向并不一樣,各自有所側重。一般而言,個人藏家更注重情趣、品位,喜歡精致但小一些的東西,但企業不會在這個領域像藏家一樣收集小件兒,玉器收藏市場最終形成的應該是企業與藏家互補的格局,而不是互相爭食。在這個市場上,財力會有大有小,但是文化沒有大小,個人藏家有個人藏家應有的位置。
可以斷言,企業以它的資本力量和社會地位進入玉器收藏市場,會給整個行業帶來更大的信心,會打開一個更大的容納空間。企業與進入收藏領域的投資機構不同,投資機構的目的比較簡單,就是追求單純的利益回報,而企業要相對復雜,訴求的東西也更多,因此,企業的當務之急是研究企業藏玉的獨特運營模式,這種模式最終為企業所帶來的是一個綜合性的效應,而不只是通常認為的經濟和財富。
(奧巖: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分會秘書長、中國玉雕石雕天工獎創始人)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博大輝煌的中國古代玉文化(一)
下一篇:海軍玉雕工作室隆重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