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收藏:
收藏古玉,如經濟條件較好,實力特別雄厚,可按有精必收的原則進行收藏。稍次的,可以時代為專題,如 “ 唐代古玉 ” 、 “ 宋代古玉 ” 、 “ 明清古玉 ” 等,亦可以用途分 “ 古代佩玉 ” 、 “ 古代禮玉 ” 、 “ 古代山子 ” ,以具體器物分 “ 中國玉琮 ” 、 “ 中國玉壁 ” 、 “ 中國玉鳥 ” 、 “ 中國玉龍 ” 、 “ 中國玉人 ” 、 “ 中國玉杯 ” 、 “ 中國玉帶鉤 ” 等。 古玉收藏,應以工精,質優,色巧形奇為標準,看多了、研究多了,能達到 “ 愛不擇手是好玉 ” 的目的。
收藏古玉一般必須從新玉和舊玉兩大類去進行鑒定。新玉的鑒定側重于真假玉材,質地優劣,與雕工的精粗。一般講,好的玉料僅僅是制作玉器的基礎,它的價值還是要以人工設計雕琢后才能最終體現出來的。唐太宗說得好: “ 玉雖有美質,在于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 ” 因此,玉工水平的高下又是決定玉器品位的重要砝碼,好的玉器應在用好的玉料的前提下,達到構圖精美和諧,工藝精雕細刻,撫之溫潤脂滑者為上品。 而舊玉的鑒定除了新玉的幾個基本要求外,還要識別玉器的制作時代,歷史上的作用,占有者的身份,還要學會對每一種器物造型的特點(包括局部造型)的綜合分析等,而造型的獨到,往往又能左右玉器的價值。
和田玉的價值:
發軔于新時期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 “ 玉文化 ” 是中國文化有別于世界其她文明的顯著特點。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用作人神心靈溝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征意義。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宮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顯示等級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為維系社會統治秩序所謂 “ 禮制 ” 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玉在喪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無比的神秘宗教意義。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質,作為所謂 “ 君子 ” 應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頌,更是中國人的偉大創造。因此,玉于古代中國所產生出來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特例,是東方精神生動的物化體現,是中國文化傳統精髓的物質根基。
中國玉作為這一獨特文化的物質基礎,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從各種石頭中篩選出來的 “ 石之美者 ” ,具有溫潤瑩澤、縝密堅韌的美感和實用功能。這個篩選過程極為漫長,可以說貫穿于石器時代的始終。在這個漫長的篩選過程中, “ 昆山之玉 ” 也就是 “ 和田玉 ” 成為公認的 “ 寶玉 ” 、“ 真玉 ” 。
中國是愛玉之國、崇玉之邦,玉石來源約有一百余處,中國歷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體現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帝王是中國古代最高階級,和田玉在成為真玉的同時,也就成為帝王用玉。此后,經過無數的歲月,和闐玉方才走入民間,遍及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田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的 “ 國石 ” 。它象一顆明珠,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放射出燦爛的光輝,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和闐玉與中國文明的發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謂淵源深遠。我國考古學者最新研究考證并提出了中國在石器和青銅器、鐵器時代之間存在著一個玉器時代,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玉器時代是中國文明的起源時代。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就發現了和田玉,并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東西運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國最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 ??“ 玉石之路 ” ,即是后來的 “ 絲綢之路 ” 的前身。和田玉七千多年的開發利用歷史,證明了我國邊疆和中原、東方和西方的文化與商貿交流的第一個媒介既不是絲綢,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在東西方文化和經濟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和田玉歷來是中國各民族友誼的象征物,和田玉作為歷史的鑒證,雄辯地證明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從殷商開始,中國就開辟了以和田玉為主體的玉器工藝美術新時代。由于和田玉登上了華夏民族的玉壇,才出現了稱譽世界的 “ 東方藝術 ” ,才形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玉器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人類藝術史上的輝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藝術寶庫的珍貴遺產。
由于和田玉的優良玉質,幾千年來在中華民族中形成了民族愛玉心理, “ 對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來,玉的質地、形狀和顏色一直啟發著雕刻家、畫家和詩人們的靈感 ” (李約瑟)。歷代諸子百家以儒家學說詮釋和田玉并賦予 “ 德 ” 的內涵,于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說廣泛傳播,并被全社會所接受,成為我國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這種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觀念把玉和德結為一體;同時,又將玉與君子結緣,物質、社會、精神三合一的獨特玉意識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思想建樹,成為中國玉文化的豐富思想和精神內涵。有七千多年歷史的中國玉文化,延續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范圍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是許多其他文化難以比擬的。中國玉文化的輝煌不亞于偉大的長城和秦代兵馬俑的奇跡。中國玉文化的成就遠遠超過了絲綢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中國玉文化包含著偉大的民族精神,有 “ 寧為玉碎 ” 的愛國民族氣節; “ 化為玉帛 ” 的團結友愛風尚; “ 潤澤以溫 ” 的無私奉獻品德; “ 瑜不掩瑕 ” 的清正廉潔氣魄; “ 銳廉不撓 ” 的開拓進去精神。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和田玉的玩賞
下一篇:和田玉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