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崇尚玉是華夏文化的特殊現象。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先祖就開始用和田玉制作各類生產工具和裝飾品。在長期的政治、經濟活動中,玉被賦予了某種人文精神,它在人們的心目中漸漸被神化、等級化了。
古文獻《瑞應圖》載:“黃帝時,西王母乘白鹿獻白環之休符,舜時復來獻?!薄吨駮o年》載:“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來朝……獻白環,玉玦?!边@些古文獻告訴我們,生活繁衍于昆侖山北麓的古羌人,以西王母為首的母系部落,曾將白環、玉玦等貢品獻給中原及西北父系部落首領黃帝和舜帝。以此推論,這些“白環、玉玦”應由和田玉制成。在《穆天子傳》中有一段膾炙人口的典故:周穆王十七年(公元前998年),穆王駕車西游至昆侖山北麓,進入西王母的領地。西王母在瑤池上盛情地款待了周穆王。穆王與西王母上山攻玉,下河撈玉,待穆王駕車返回中原時已“載玉萬只”。
這些記載雖屬古代傳說,但從考古學而言,無疑為人類保存了有關和田玉發現和交流的遠古信息。它告訴我們,早在這一時期,新疆就已經開始采集、加工和田玉,并初具一定的規模;同時,和田玉已經大量流向內地,并成為王室貴族的必備品。
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發掘了一座王室古墓,墓主人是殷王武丁的妻子,名“婦好”,年代已距今3200年,出土文物1928件,其中玉器756件。不僅數量多,而且玉質細潤,造型優美,經分析鑒定“基本都是新疆和田玉”。其中一饕餮紋玉鉞,制作精美,是和田玉器中的一件珍品。史料載:“斧之背方,鉞之背圓;古者命將,必杖黃鉞以威武,以金為之,杖而不用,明神武不殺也,今以為儀仗之用?!币蚨税痒吟鸭y玉鉞乃夏、商、周時期代表軍權的圣物,極有可能是婦好生前指揮戰事或征討叛逆的信符。如此大批出土以和田玉制成的王室玉器,印證了和田玉很早就輸入中原地區的歷史事實,也進一步證實了很早以前玉器作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征唯奴隸主、貴族所擁有。
西漢時期,和田玉及其制品在中原大地已成為王室祭奠大典中不可缺少的禮器?;视H國戚也開始以擁有玉的多寡來彰顯他們生前死后的高貴身份。
張騫鑿通西域后,就曾令人采集和田美玉,為漢朝皇帝刻制傳令天下的玉璽。在長達幾千年“絲綢之路”歷史上,東來西去的采玉、販玉者絡繹不絕,當年他們往來通過的關隘,至今稱之為“玉門關”。
1968年,在河北滿城一座古墓中,出土了西漢中山靖王與其妻竇綰的兩件金縷玉衣,距今已2000余年。玉衣由和田玉磨制成大小有序兩千余塊穿孔的玉片,以純金絲輟連織成。玉片精琢細磨,金絲編織巧奪天工。這兩件金縷玉衣的出土一時震驚了世界。從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古文獻的記述中,我們不難看到這樣一個事實,新疆和田玉對中原的貿易往來時間要比內地絲綢、瓷器進入西域至少早出1000年的歷史。故此,有人曾將這條古道稱之為“玉石之路”。其時西域與內地的商貿往來、文化交流的第一媒介,既不是絲綢,也不是瓷器,而是獨具特色的新疆和田玉。
從大量出土的和田玉珍品,如婦好墓中饕餮紋玉鉞,春秋戰國時期的白玉多節珮,西漢的金縷玉衣,唐代的白玉縷雕雙鳳珮,宋代的羊脂玉九龍杯,元代的白玉葵花杯,明代的青玉壽字壺等都可以得到印證。
清代是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其中 “康乾盛世”應是其國力鼎盛之時。清乾隆朝和田玉幾乎為皇室所???,故其所遺和田玉器珍品之多自然屬歷代王朝之最,就單件玉雕之巨也是前所未有的。除青玉“會昌九老圖”、“青玉九龍甕”、白玉“桐蔭仕女圖”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那件“大禹治水”青白玉山子。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在新疆密爾岱山采得一塊巨大的和田玉,它高224厘米、徑長96厘米、重約8噸。采玉者上百人,用繩索、木杠將玉石慢慢運下山。從山下運至北京動用了1000多名民工,160匹良馬,一輛長10米的特制大鐵車,在新疆、甘肅、陜西、山西、直隸等省官員的監護下,交接運行,跋山涉水八千余里,經三年時間才運到北京。乾隆皇帝親自審定這塊巨玉的雕制事宜,命宮廷畫師根據內廷所藏“大禹治水”畫軸內容,繪成圖樣,再轉運至揚州,交兩淮鹽政使在當地挑選技藝高超的玉匠,用工15萬個、歷時7年多才雕琢而成,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九月運回北京。乾隆皇帝親自主持瞻仰與安放儀式。
“大禹治水”玉山子構圖宏偉,氣勢磅礴,人物山水,風景如畫,是一件精美絕倫的和田玉雕藝術品。它出自莽莽昆侖而成于東南,是中華民族統一大業的見證,是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玉雕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
1980年,和田縣牧民在玉龍喀什河上游發現一塊重472公斤、高80厘米、厚45厘米的羊脂玉,它是近百年來出現的最大一塊珍貴玉材。1983年,國家輕工業部行文指令揚州玉雕廠組織設計施工,在眾多設計稿樣中篩選,最后定題為“大千佛國圖”,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永順先生領銜制作,歷時八年完成。其中雕琢了84個佛國人物,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座上,栩栩如生。作品結構嚴謹,如詩如畫。1990年榮獲國家珍品金杯獎,現藏于中國工藝美術館。
2003年8月3日,“中國印•舞動的北京”——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在首都天壇祈年殿一展風采。
奧運會會徽由新疆和田青白玉雕刻而成,玉徽邊長11.2厘米,代表奧運從1896年至2008年已走過了112年的歷史;臺面高2.9厘米,具有29屆的含義;高9.6厘米,象征著960萬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總高13厘米,代表著華夏民族13億優秀兒女舉辦奧運的心愿。
奧運徽寶一式共制兩方,揭幕儀式舉行后,一方將由中國博物館珍藏,另一方將作為中華民族積極參與奧運會的見證,送瑞士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永久珍藏,供世人觀賞。
昆侖山蘊藏著豐富而優質的和田玉,也流傳著許許多多有關她的美麗傳說;在這莽莽大山中,歷代勇敢而勤奮的采玉人,譜寫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也只有在這凝聚著天地靈氣,吸納著日月精華的地方,才能孕育和滋養出天生麗質的和田美玉。她那絕無世俗之氣的高貴品質,將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輝。
(高天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玉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新疆收藏家協會理事)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新疆寶協舉行2010年新春茶話會
下一篇:源遠流長的揚州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