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注】“玉友說玉”系列文章,來自于網絡上玉友對和田玉的觀點和看法,供大家分享和借鑒。文章觀點不代表中國和田玉網觀點。
和田籽料之鑒別
A、籽料作假:和田玉籽料由于長期受河水沖刷、浸潤、取天之靈氣,地之精華,其精華內蘊,細膩無暇,體態滋潤。上等白籽料晶瑩如脂,這種質感和光澤是其他白玉所不及的。
人造籽料,通常做假的方法是:把山料玉或其他相似玉石甚至大理石等切割打磨,做出籽玉的外形,再輔之以染色做皮而成。當然,對這種做假,鑒定不是難事。天然籽玉表面系在河流中經年累月地被水沖,砂磨,既潤澤又到處充滿像毛膚一樣的細小砂眼,形成的是凹凸不平的麻皮坑,并且外形弧線非常自然,而人工的假籽玉必然會留下生硬的痕跡。
B、皮色作假:和田籽玉外表分布的一層褐紅色或褐黃色玉皮,因此習慣上稱為皮色籽玉。有秋梨、蘆花、棗紅、黑等等顏色,琢玉藝人以各種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籽、虎皮籽、棗皮紅、灑金黃、黑皮籽等等。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帶有此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麗。利用皮色可以制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稱為得寶。
和田籽玉色皮的形態各種各樣,有的成云朵狀,有的為脈狀,有的成散點狀。色皮的形成是次生的,很?。s厚1MM),系氧化所致。自古以來,同等的帶皮色的籽料價格要比不帶皮色的籽料貴得多。自然燦爛的皮色,是和田玉子料特有的特征,也是真貨的標志。
市場上既有做假的籽玉在招搖撞騙,當然就有造假皮的籽玉在到處誘惑消費者。“帶皮色的玉等于籽玉”這本是一種較粗略鑒別籽玉的方法,現在卻被造假者利用為欺騙手段------有些是假籽玉做皮色,也有的是真籽玉做皮色(由于有些籽玉的原料質地,顏色不夠好,為了賣個好價錢而做皮)。
一般做假皮的方法是先將玉料燒熱,而后放入深色的顏料等化學染劑中浸泡。使其浸入變色。做假的皮色一般給人的感覺是顏色生硬,不活,不自然,由于運用高溫,原料表邊所產生的裂紋中吃進的顏色也不自然,同那些受大自然熏陶和氧化而形成的天然皮色相比完全不一樣。人工處理假皮色的方法有很多,所以需要我們非常仔細的去識別。下面介紹的,是玉器愛好者總結出的從皮色毛孔看和田玉籽料的幾條有效方法。
和田玉無論如何造假,總還有讓人識破的地方。比如從皮色及滾料識別入手,當可窺見一二。
一、活皮。真籽料在河水中經千萬年沖刷磨礪,自然受沁,它會在質地軟松的地方沁入顏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這種皮色是很自然的,叫做活皮。它的顏色浸入玉內有層次感,過渡自然,皮和肉的感覺是一致的。皮上的顏色應是由深入淺,裂隙上的顏色應是由淺到深。其實好玉是不長皮的,即便有,也是星星點點,或在細小的裂子里。
二、死皮。造假皮一是冒充籽料,二是迎合愛玉者喜愛各種皮色的傾向。造假皮的方法是絕密的,但據說是用染地毯的染料,用海綿吸足染料,把玉放在里面,再設法滲透。假皮色的原料大多是和籽玉在自然環境下受沁的金屬鹽同樣的東西,大多是棗紅皮。這種皮浮于表面,顏色太鮮艷,無過渡的自然層次感,且干澀,不滋潤。造假皮的部位都在玉質疏松的地方,叫死皮。這種皮色用開水一燙就容易掉色變淡。
三、滾料。市場上多見冒充籽料的滾料。滾料是把山料甚至青海料、俄羅斯料、岫玉料的下腳料小塊,放入滾筒機內滾磨,磨成卵形,很像籽料,然后再染假皮冒充。造假者甚至把大塊山料開成小料磨光。
四、汗毛孔。汗毛孔在這里是一個代用詞。有無汗毛孔,是鑒別真假籽料的真招。真正的籽料,無論多么細膩,它的表面,會有無數細細密密的小孔,非常像人身皮膚上的汗毛孔。這種在自然狀態下形成的表面現象,絕不是人工可以偽造出來的,在十倍放大鏡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用汗毛孔來鑒別真假籽料非常有效。因為滾料上面有滾磨過的磨痕,一道道的擦痕,而沒有自然狀態下的“汗毛孔”。
掌握了皮色、滾料及汗毛孔的基本知識,鑒別籽料真假,當不會很難了。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玉友說玉——辨別和田籽料的真假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