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玉器分類方法很多,有一種是按照地域特征來劃分的,因此,玉器中有蘇作玉器與蘇邦玉器之稱,但二者是不同的,甚至有著很大的區別。
蘇邦與蘇作
康熙字典:“大曰邦,小曰國”。從文字的字面及其表述的內容來看,“蘇邦”是一個大概念,是一個地域傳統文化特征的統稱,包括了思想、風格、情感、技巧等多個方面。而蘇邦藝術就包括了蘇州建筑、蘇州園林、蘇州工藝品、蘇州服飾、蘇州家具等。這其中因吳人的情感及性格決定其共性,那就是精致、精美、精巧、精細、典雅、充滿了文人氣質,總之,蘇邦之作無不體現出蘇州區域的人文底蘊及吳地風格。
“蘇作”一詞是指蘇州產出的一個具體工藝品的門類。如說到家具,人們經常說,“蘇作”、“京作”、“廣作”、“晉作”等,“蘇作”家具的風格多以沉穩大氣著稱?!疤K作”玉雕也是如此,專指蘇州地區產出的具有濃郁吳地特色的玉雕。
精工巧治
“蘇作”玉雕傳承歷史悠久,以精美、雋秀以及極富人文特性而享譽海內。明清時期,蘇州的玉雕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及高度,堪稱行業翹楚。陸子岡等琢玉水平更是技藝高超,名震京師,故在社會形成“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幫”之說。那么“蘇作”玉雕的標識到底是什么?精、細、雅、潔四個字可以說是一個概況?!熬本褪且环N精神,一種對待制作的態度,一種品質的等級,也有多是精品的含義,“細”是指工藝,指工藝上的精致靈巧、繁復纖細,也是表明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雅”是蘇作得一個靈魂,雅就是雅致,有文人氣,不粗俗,吳地數千年的文化積淀,形成濃郁的人文氣質,這種文人氣浸透于蘇作玉雕之中;“潔”就是雕工到位,干凈利落,不繁復,不拖泥帶水,根清腳凈,以上四點就是“蘇作”玉器的一個標志性總結。當然成就以上四點標識的,是吳地人在此氛圍中培育的情感、形成的思想、練就的心靈手巧的技藝。
“蘇作”玉雕的四點標識中沒有涉及玉雕的表現題材與內容,在我看來,玉雕的題材及內容并不是“蘇作”玉雕標識的組成內容,不管雕琢什么題材與內容,只要是符合上述四點標識的特征,都可歸入“蘇作玉雕”的范疇。
當代蘇州玉雕
蘇州玉文化源于新石器時代,漢代時期有了很大的發展,而在明清時期達到了一個發展的高峰,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玉雕產地,連宮廷玉作的人才都得仰仗蘇州的玉工。
盡管歷史為蘇州在中國玉雕界中奠定了良好的地位,蘇州玉雕這五十年的歷程也仍然波瀾起伏。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蘇州也仍然在全國玉雕界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在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蘇州玉雕依托原有的技術力量及加工力量,主要仿制中國歷史上各時期風格的作品,以花鳥、爐瓶、人物、山子雕為主要品種,其特征是在雕刻工藝上沿用了蘇州地區明清時期的傳統技法,缺少時代感,產品也主要銷往海外。
在九十年代末左右,伴隨著中國體制的改革,一些優秀的技術人才在國有企業得不到應有的待遇,紛紛離廠,成立了自己的工作間,使得蘇州原有的整體玉雕力量開始變得分散。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2004年蘇州玉雕廠徹底解體,標志著蘇州玉雕從一個單一集體制的大工廠轉變為私有制形式小作坊,蘇州玉雕行業的生產主體以多而小的工作室為主,產品主要由港澳臺地區的商家采購而最終銷往海外。制度的改變對于蘇州玉雕行業來說有利有弊。私有制的形式讓玉雕產品直接關系到玉雕者個人的利益,因此,更促進了玉雕者雕刻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技藝,這一時期的作品相對于以前集體制時期更加精細,數量更多。這一時期產品主要銷往海外,在風格上仍然以仿古為主,且在全國仿古玉雕中赫赫有名,有創意的作品在這一時期卻并不被看好。同時,也是因為私有制形式的轉變,蘇州玉雕處于群龍無首,體系建設上無人管理,導致蘇州玉雕呈現一盤散沙的狀態,整體來講此時期的蘇州玉雕進入了轉型期。
在2009年以前的數年里,蘇州玉雕界基本不參與全國的活動,對外交流也較少,處于平穩發展狀態,行業從業人員不多。2009年之后,隨著蘇州外來人員的增多,蘇州玉雕開始活躍起來,對外交流增多,在頻繁的交流和不斷的探索中,蘇作玉雕品質不斷增強,影響力不斷擴大,逐漸成為繼上海海派玉雕之后的又一支新生力量。此時期的玉作不僅繼承了蘇作玉雕的精細雅潔的特點,同時又融入了創新元素,形成了“新蘇作”概念。
“新蘇作”中,以蔣喜、楊曦、葛洪、瞿利軍、趙顯志、俞艇等的作品為代表。這幾位大師又各有自己的特色。蔣喜主要以仿古見長,仿古子岡牌、仿古瑞獸、扳指等為主要類型,作品細膩,舊味十足;除仿古件外,還有一些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創意作品,均以細膩、規整為主要特色。楊曦以創意見長,突破傳統的表現手法,寫實寫意相結合,作品意境悠遠,既有江南之細膩清秀風格,又不失大氣風范。葛洪也以仿古見長,多用龍鳳紋及獸面紋元素,寫實寫意相結合,以手把件為主,作品渾厚大氣,刀法清秀又不失銳利。瞿利軍的作品為典型的江南風格,以小件為主,山子、花鳥、器皿、人物均有涉及,作品清新雅致,細膩精巧,灑脫飄逸。趙顯志主要以俏雕見長,擅于根據原料的皮色和形狀巧施工藝,常常能夠化腐朽為神奇。俞艇擅長雕刻薄胎器皿,可做到薄如紙片,功底深厚,作品輕盈之余又不是器皿之重感。
“新蘇作”在風格上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仿古雕件,創作出了一些符合時代審美的作品,產品也從以前的花鳥、人物、山子、器皿類轉向以玉牌、小把玩件及器皿為主要類型。新的蘇作玉雕在傳統中有所突破,同時,又保留了蘇州地區蘇作傳統的雕刻紋飾和技法,保留了蘇作玉雕的精、細、雅、潔的特征,讓觀者看到作品的風格即能判斷出這是蘇作的玉雕作品。
“蘇作玉雕”理應成為一個文化品牌,因為它既有悠久的歷史,又有現今雄厚的實力,再加之當今的盛世環境,目前蘇州的玉雕產業興旺發達,有3萬余人從事玉雕的創作和制作,他們不全是蘇州本地人,還有來自其他地區的人員,如福建、河南、安徽、江西等地,形成了原料流通、職業教育、加工設計、產品流通等一個完成產業鏈。目前蘇州有國家級大師8人,省級大師4名,地方級大師若干的大師隊伍,形成了經濟總量達30~40億產值的產業基地。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規模,當代人對蘇作玉雕已有了更高的期待,期待蘇作玉雕在傳統之上進行創新,更具有的文化特色,更多地吸收繪畫語言、雕塑語言,使之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進入一個全新的藝術發展期。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逸聞:中國古代的玉石之路
下一篇:當代玉雕精品無底價拍賣即將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