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田白玉原料價格趨勢分析
我從1980年開始學習玉雕技藝起,就和白玉結下了不解之緣,也十分清晰地見證了和田白玉多年來“氣勢如虹”的價格上漲過程。
記得很清楚,1985年的時候買一塊3公斤的羊脂玉也就是人民幣300元。按年計算,同樣大小的料在1992年賣到1000元,2000年漲到2萬元,2004年應該是8萬元,到了2007年至少要50萬,最近幾年來簡直就像坐上火箭一樣一路狂飆。至2010年,按85年的時候同樣一塊3公斤的和田羊脂玉計算可以賣到500萬至600萬,甚至更高,也就是說上等的和田羊脂玉在最近30年間漲了大約將近1~2萬倍。
就本人對市場的觀察、調查和了解分析,我認為之所以引起和田白玉特別是比較完美的籽料、羊脂玉的價格大幅度上漲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幾個方面。
1、和田白玉經過許多年的不斷開采,尤其是近20年來大量無序的開采,使這個不可再生的資源瀕臨“枯竭”。特別是最上等的和田白玉籽料,在每年的整個開發出來的白玉原石中少之又少,在這點上正好符合了物以稀為貴的常理。可以推測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出將會越來越少。雖然從2010年起在有可能出產和田白玉的地方(俗稱古河床)進行了大量的開采,但真正的上等美玉確實是難覓蹤影,最近這2年我也去新疆和田地區做了實地考察,親眼所見,確實如此。
2、正所謂盛世藏玉,由于和田白玉的大空間升值多年來為事實所證明,使社會上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收藏和田白玉及白玉產品之風。達官貴人、平民百姓皆有,其隊伍壯大之快、入行人員之多均有“始料不及”的感受,特別是有許多經濟實力比較強大的美玉愛好者和一些產業機構的介入,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強力作用。由于其一直以來長線升值,也使現有傳世的和田白玉原料及上佳作品一但到了大家手中就盡力收藏只進不出,從而反過來更促進了價格的進一步上升和作品的進一步緊俏。
3、經濟的不斷繁華促進了中華民族文化的進一步繁榮。多少年來,人們一看到玉、玉器就想到了玉的品德、玉人之美、玉樹臨風的骨氣,使之成為很多人為之傾心的物品、禮品,而且是屬于絕對高雅的禮品。除了朋友之間、客戶之間送禮,現在很多年輕情侶以及許多小朋友也將玉器作為禮品進行佩戴和珍藏,也造成了一種趨勢,對和田白玉的使用、收藏都有不可小覷的方向作用。
4、有許多大的玩家或特別深愛和田白玉的發燒友之間的不斷攀比,也直接導致了特高檔和田籽玉的大幅度飆升。2010年11月在北京我的一位客戶就花了135萬元買了一粒32克的和田小籽玉。2011年3月我的上海一個朋友,玩玉也有好幾年了,面對一顆46克的確實比較完美的和田白玉原籽,當時就付現金280萬人民幣,我想這只是局部的寫照而已。所以可以說就像過去的許多年一樣,未來若干年和田白玉精品的走勢將伴隨著各種不同因素而逐年上漲。
二、高額利益驅使下,造就了原石市場的龍蛇混雜、真假難辨
1、首先是現在市場上銷售流通的許多白玉原石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青海昆侖玉、俄羅斯白玉山料、南韓白玉、新疆地區一些地方的山料經過切割、滾磨、加色、打光,然后被搬上貨架,充當和田籽玉銷售,其制作過程本人也有親眼所見。這樣做的結果自然造成許多客戶及生產廠家購買時錯賣到磨光料,上當受騙的人不在少數。例如2010年8月份,我被朋友請到浙江慈溪市一位房地產公司的老總家中,幫助鑒定一塊32公斤重的“羊脂玉”。他是2個月以前用1300多萬元買回來的,電話中說得幾乎十全十美,潔白通透,周身紅皮而且還請專家看過了。我過去一看就是青海昆侖玉磨光加色的滾籽,按頂級青海玉計算也最多值300萬。我將此話婉轉的和我的朋友說了一下,而且也拒絕了幫助加工的要求。但那個收藏的老總無論如何也不相信是人造的,由此可見一斑。當然受害者之中還包括一部分專業生產新疆和田籽玉的人士,連本人也錯買過一部分磨光造假的“籽玉”。
2、更有甚者,2009年我們遇到過的一個新疆賣玉人,將特差但有真皮的和田籽玉或卡瓦石,從最頂部切開一小塊,掏空后注入鉛水,以增加比重最后再用一塊好一點的玉料加在最上端,蒙騙購買者。當時我們公司買了兩塊,用去5萬多元,結果動刀后才發現是高級仿造品,同期也發現過其他類型的真皮假料的情況,廣大同仁以及和田白玉收藏家、愛好者應該引起足夠的注意。
3、有些玉石商人為了使仿假原料更加逼真,他們在已經打磨、滾制過的石料上,再用空氣壓縮噴砂機,對原石表面進行仔細的噴砂處理以仿制天然毛孔亂人視線。還有一些人用化學酸劑對磨光石表面進行腐蝕處理等等手法,可謂是挖空心思,用功至深。
4、由于近兩年在和田干(古)河床中挖出了一部分經長期風化過的外表帶淡白漿的原籽玉,為了美觀,玉石商人就對其進行加色處理,并逐漸蔓延開來,以至現在許多原料在出售之前都被先來一個二上色。而有些專門造假的商人借助此種趨勢,大批量通過深度、全面對磨光料進行燒色、加彩進行假和田籽玉仿造,使很多人上當受騙,損失賠本。
三、本人選料思路
憑借30多年對和田籽玉的深入了解和在生產一線中積累的長期經驗,我認為購買和田白玉原石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要辯出真偽。這個就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認真細致的洞察力。從原始本身的質地、油脂度、硬度、比重等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來進行判別。正宗的和田白玉原石中的佳品,均應質地細膩、純潔,靈光內蘊,溫潤,通透而不失含蓄,無論有無二上色皮殼,均可明顯觀察出周身的自然毛孔。
2、盡量堅持以購買明料為主。各位玉器工藝師和制作者,應緊密結合自身的技術條件及工藝品種來購買適合自己所用的玉石原料。如生產爐瓶器皿類的產品,肯定是要保證一定的大小尺寸,所以對綹裂臟瑕不明的和田白玉原料肯定要慎之又慎,因為器皿件用料大,價值較高,一但失手,損失非同一般。但其優點就是在材料的白度上可以適當降低要求。生產把玩件和牌子的用料則要求就比較特殊,除了對白度有較高的要求外,對材質的細密度和純凈度也有很高的要求。而生產大型擺件或山子類產品則更注重材料的形狀和材質的純凈度、玉花的大小。當然,白、細、純、潤、好的和田白玉大家都喜歡,但是我認為生產用料和收藏不一樣,應該堅持“以買對為主,不以買貴為主”的原則。
3、遇到一些實在無法看準的原石,一定要牢記“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常規道理。自己認為是磨光的俄羅斯山料或其他料種,就按他們的實際價值出價購買,進行生產制作。所以不但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還必須有一種淡定的心。很多上當受騙的買家,均是因為在看不準的情況下,又感覺有大利可圖,才中了作假者的圈套。
四、特等原石應邊收藏邊創作
隨著和田白玉高級原石產量的逐步遞減及收藏隊伍的不斷擴大,其價格的一路走高不但使生產成本大大的提高了,而更困難的是,高檔好玉的購買難度越來越大。作為藝術創作的工作室及藝術家應該更加珍惜這個十分珍貴的資源,為了中華玉文化的發揚光大和不斷傳承,應該一邊創作一邊收藏高檔和田白玉原石,與時代同脈搏。無論是從做事業的角度,還是從經濟效益的角度,我認為真正的美玉在沒有完全考慮清楚做什么品種前,不可輕易動刀。一件好的成功的藝術品固然很難得,但作為上天所恩賜的和田白玉美石,也越來越稀少珍貴了。我想正是有許多人的共識,才造成了更多人花大價錢尋覓更完美的原石。因此,從去年起我就開始一邊制作,一邊藏玉,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隨時能做到更準確的了解和田白玉價格的最新行情,不至于跟不上漲價的步伐。
以上所述均是本人在實踐中得出的第一手資料和感覺,看法和經驗都比較膚淺,不到位以及不準確的地方在所難免,希望在交流中能進一步加強學習、探索,吸取更多的他人優秀經驗,以使自己能不斷提高。
作者簡介:
劉月川,男,1960年出生,江蘇揚州人,工藝美術師,現為揚州品珍堂玉器商行(雅園玉坊工作室)總設計師、總經理。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談玉壺創作設計心得及其造型
下一篇:玉的自然美與創作美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