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虎是眾所周知的百獸之王,也是力量與威嚴的象征。隨著歲月流逝,原始社會的虎圖騰崇拜,發展到后來,儼然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所共有的文化觀念。
正因如此,幾乎所有的中國藝術作品中,都少不了虎的身影,虎的形象,也因而愈發豐富多樣。而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件墨玉子料牌-涉江虎,其創作靈感正是來源于國畫“涉江”。
言歸正傳,我們先來看出坯圖:
熟悉和田墨玉青花的人都知道。和田青花最大的特色就是其黑白交織相錯的色感,而毋庸置疑的是,這種材料本身就非常適合用來表現國畫的場景與精髓。
此玉牌的主創設計為揚州玉雕工藝美術大師、業內人送雅號“青花王子”的馮鈐老師,輔助設計及雕刻制作則是揚州民間玉雕師,素以動物題材見長的厲林龍厲老師?!?/p>
怎么樣?經過精細雕琢,梳毛及拋光之后“涉江虎”是不是更顯威風凜凜了?
此作品傾力于以潑墨手法寫意畫虎,線條以粗獷為主,在大開大闔,恣意揮灑中,力求做到不拘于形而致力于魂。拋光方面,更以啞光和高拋光交錯的手法,凸顯虎目、虎鼻等部位,盡顯猛虎威嚴凜然之態。
作品選用上好墨玉青花子料精心設計創作,正面雕黑虎涉水而行,虎口緊閉,不露獠牙,虎尾如鞭作舵,穩健前行,神態謹嚴、若有所思,頗具王者之風?;⑸戆呒y自然、黑白相雜,身下白水湯湯,襯得整器倍顯生動而富于靈性。
虎乃百獸之王,一嘯可震懾山林群獸,其形象本就可懼可畏,因此上,對嫻于技藝之人來說刻畫虎威其實算不上是一件難事。但要真切把握虎作為貓科動物閑適、愜意、甚至孤寂、傲然的一面,卻并不那么容易,“畫虎畫皮難畫骨”之言也正是由此而來。
小編在賞看這件作品的時候,不止一次的腦洞大開,想著素有“山林之王”美譽的猛虎到底是為了什么要離開自己的地盤,孤身涉水而下呢?又為什么表情嚴肅?儼然一副憂國憂民之態?難道是要去赴一場拯救天下蒼生的決戰?
不過你還真別說,白虎乃中國古代四圣獸之一,常與龍相提并論。左青龍,右白虎,這二者據說都有降服鬼物的能力,“龍騰虎躍,降妖伏魔”簡直就是最佳拍檔。
背面暮色四合,烏云沉沉,月色有無之中,隱見黑山白水,怪石嶙峋,二三幽蘭搖曳。只是簡單勾勒,卻是十足水墨意境。
文章最后,我們再來說一說聯袂設計創作這面玉牌的兩位工藝師。但凡關注我們玉界臻品的玉友,對于馮鈐老師應該早有聞名,他是我們玉界臻品合作玉雕師中較有代表性的一位,也是深得市場、藏家喜愛的一位工藝美術大師,有關他的作品,我們曾做過不少介紹,因此在這里,我們就不再贅言,只著重介紹一下厲林龍厲老師。
厲老師從事玉雕這一行業已有十九年之久,可謂根基扎實,風格獨具,尤擅動物類作品的雕琢。他所雕琢的玉獸“雄渾不失機敏,霸氣不失靈動”,其中更不乏精品之作。
為了加深大家對厲老師的了解,小編在此特地挑選了幾件厲師傅從前的作品,以供諸位玉友鑒評: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古墓中玉器陪葬品揭秘
下一篇:和田玉互聯網關注指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