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玉友對和田玉的創作過程頗感興趣,希望能大致了解一件玉雕從設計到出坯再到成品出爐的全過程。為滿足大家的需求,玉界臻品特與幾位合作玉雕師協商,拿到了幾件作品的設計定稿圖與初步加工圖,以期讓大家對和田玉的創作過程有一個初步卻全面的了解。
此作品為揚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張靜新作。下面這張圖片是此件作品的設計定稿圖。之前的一些廢稿及修改稿,在此省略,不再放出。
設計定稿圖
作品選用的黃皮和田子料,玉料在稍加刮削后大體造型呈鵝蛋形,略扁,入手圓潤,手感頗佳。從這張圖上,可以清楚看到蛋形玉料表面覆蓋著的一層黃色子皮,皮上子料毛孔清晰可見。
很多玉友對于覆蓋在子料上顏色鮮潤的各式子皮都很偏愛,認為它們的存在既能驗明子料正身又能令子料身價倍增。而在形形色色的皮色中,黃皮無疑是其中最為人們所偏愛的一種。在中國,黃色,一直都是國人心中最為尊貴、喜慶的顏色之一。
張靜老師在仔細斟酌之后,選擇了“喜鵲登梅”這一可稱雅俗共賞的常見題材。喜鵲登梅,又名“喜上眉梢”,既有登頂之意,又寓喜事臨門之說,可算是中國老百姓最為喜聞樂見的題材之一。而在文人雅士眼中,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則又貴為花中君子,其凌霜傲雪、臨水幽獨的姿態,又恰恰與文人氣節不謀而合。
此外,還有一點,可能不少玉友都不太清楚,那就是玉雕中的梅花多為單瓣,五瓣簇蕊,又有花開五福之意。
所以說,梅花實在是一種兼具了清幽傲然與富貴吉祥這兩種特質的傳統名花呢。
這樣的材料,換在從前,在某些設計師手中,可能就只是做一些陰刻線條,以期最大程度的保留皮色來迎合市場上某些子皮發燒友的喜好。然而張靜老師在深思熟慮后,還是果斷的作出了取舍。以舍去一部分多余皮色為代價,來換取作品整體造型的清晰豐滿。
出了粗坯之后,還要再做一些精細雕琢,勾勒梅花花蕊及喜鵲羽毛等細節,以期使作品更顯豐滿完美。再之后的工序,就是打磨、拋光。有些要求嚴格的玉雕師甚至在打磨拋光程序全部完工之后,不滿于成品效果,又重新返工,磨去原有的圖案,進行第二次設計雕琢。這些我們在這里,也就不再多提。
以下,來看成品圖,是不是頗有一種脫胎換骨,眼前為之一亮之感呢!
暗香疏影,是梅花最典型的兩大特點。此作品雕琢梅枝古拙清勁,枝上黃梅疏落有致,或含苞、或盛放,姿態奇崛又不失秀雅。一雙喜鵲一上一下,相對而鳴,神態親昵,似對語呢喃。整器布局干凈,情致生動,富于立體感。
背后奇石嶙峋,幽蘭獨芳,縷縷云霧升騰,為作品平添幾分清幽之美。上側邊落有張靜老師“長青”款識。
以上是普通陰刻、浮雕等作品的大致工序流程,一些大型圓雕作品及器皿件的工序流程通常更顯精細、復雜,在此我們不多贅述。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和田玉互聯網關注指數報告
下一篇:漲知識:古玉的沁色有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