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屆亞歐商品博覽會和田玉文化和產業發展論壇已于近日在明園新時代酒店舉行。與會的各專家學者,就和田玉文化產業發展、和田玉玉雕藝術探討、和田玉新產地研究等方面分別作了主題報告。
主辦方自治區地礦局曾小剛局長認為,當前“一帶一路”戰略使絲綢之路再度煥發光彩,新疆定位絲路經濟帶核心區,為和田玉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新疆要以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為發展目標,提升和田玉行業加工水平,提高市場份額,衍射和田玉內涵,構建更高層次的和田玉產業體系。
新疆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忠志:和田玉是中國文化的一個載體
和田玉的美純潔祥和、優雅不張揚且耐人尋味,這與中國人內斂、堅韌、寬容的品德相符。天人合一,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玉文化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重要象征,是文化核心的重要體現。在中國更有著物質、社會、精神三合一的獨特寓意,蘊藏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思想內涵。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儒生們把和田玉與禮學相結合,以玉來體現禮學思想,并把仁、德、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比附在和田玉上。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之說也應運而生。
總而言之,玉雕是中華藝術的文化結晶;是祭祀中溝通神靈的工具;是權力、地位、財富的象征;是士大夫自我警醒的隨身配飾,還是安撫精神與心理,寓意吉祥的文化載體。
烏魯木齊晚報特約藝術顧問、中國玉雕大師樊軍民:玉雕藝術應該回歸自身價值
玉雕藝術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作品的文化、技藝、形式、思想觀念、創造性等方面。
早在1500年前,中國藝術設計專著《考工記》就提出,“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藝術作品中,技藝、材質都是有限的,而空間、時間、思想和創造性是無限的。符合時代審美特征,符合藝術創作者內心真實表達的藝術作品,才有更大的價值。
100多年前,馬上封侯曾經是很受市場歡迎的創作,而今,如果還是一味復制,那就沒有藝術價值可言。玉雕藝術,也需要與時俱進?,F如今的傳統玉雕藝術,就面臨著創新的問題,有人認為形式的創意,就算創新。但實際上,真正有高度的創新應該是思想與觀念上的創新。
玉雕創作,在原材料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和田玉子料本來就是大自然雕刻而成,形狀不一、皮色不一,在玉雕創作過程中,需要盡力保留大美自然的部分,最大限度表現材質的美和特點,因材施藝。然后在創作過程中,加入對藝術的把握和理解,創作出符合時代審美特征的藝術品,這便是玉雕藝術在當下的價值所在。
新疆巖礦寶玉石檢測研究中心常務副站長岳蘊輝:和田玉家族不排斥外來戶
我們國家的珠寶玉石命名標準認為,和田玉是以透閃石為主要礦物成分的玉石。而透閃石礦物在全球分布廣泛,已發現的軟玉(和田玉)礦床及礦點也很多。但有經濟價值的資源較少,特別是白玉資源。這之中,又以新疆和田出產的白玉質量較高,且文化認同感強,經濟價值巨大。
事實上,來自不同產地源源不絕的原料供應,為中華玉文化的長盛不衰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田玉家族需要更多品質優良的新產地和田玉加入,以便為和田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后備資源。
除中國、俄羅斯、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和巴基斯坦這八個主要軟玉產出國以外,世界上其他多個國家也有發現并不斷有新軟玉礦床的報道。
總而言之,和田玉家族的不斷壯大,既有利于形成世界普遍認同的珠寶概念,也有利于和田玉產業的發展。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精美、秀雅、實用的和田玉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