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馬進貴
消瘦、虛弱、不能久坐,一年內住好幾次醫院,被多種疾病折磨的馬進貴大師,看起來精神欠佳??僧斔蛔诠ぷ髋_前,給學徒指點作品時,似乎立刻就變了一個人,說起話來滔滔不絕、神采飛揚,眼中滿是快樂。
按照醫生的建議,馬進貴本不該再繼續工作,而家人和朋友們也希望他功成身退,頤養天年??墒撬挪幌碌囊廊皇切率諞]幾年的學徒,以及滿腦子的玉器。他說:“人生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再多活幾年,多做一些作品,多帶一些徒弟。”
馬進貴:珍惜最快樂的時光
他勤奮好學,不停攀登;他虛懷若谷;為人謙和;他內心善良,樂善好施。他就是當今金銀錯第一人——馬進貴。
邁入古稀之年的馬進貴,在玉雕路上走了半個世紀。他對藝術的追求,對人生的感悟,猶如經他的傳世作品一樣,溫潤內斂,如詩如歌。人生的價值,在雕琢中逐漸充實,青澀的夢想,在磨礪中愈加清晰。
在馬進貴心中,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還是當學徒的日子:那端著飯趕往車間看活的急切;那宿舍樓道燈光下,筆在紙上沙沙響的聲音;那故宮一整天,描摹藝術精品的靜謐;那夜色中,與師傅小酌的酣暢;那玉雕機上,如同音樂旋律般雕琢聲……
快樂的時光
30年前,馬進貴(左)在北京學藝時,與蔣通老藝人產生了深厚的師徒情。
如果歲月可以停滯,馬進貴愿意永遠留在當學徒的那段歲月里,玉雕藝術的博大精深,吸收知識的那種快樂,師傅言傳身教的那種幸福,都讓他沉浸其中。
1964年,17歲的馬進貴考入新疆玉雕廠,成為建廠的首批學員。1966 年,由于聰敏好學,馬進貴被派往上海玉雕廠學習,師從林之文老藝人。林之文年屆六旬,和藹可親,對徒弟要求嚴格。每天給馬進貴布置繪畫、泥塑作業,要是沒完成作業就一頓狠批。在老師的鞭策下,馬進貴更加勤奮,除了每天按時完成作業,他還借閱廠里的圖冊臨摹,怕影響同宿舍人休息,他就以凳為桌,在樓道的燈光下常常畫到凌晨。
上海玉雕廠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上班時間不許到別人工作臺,下班后不能留人。只有短暫的午休間隙,工人們才可以在車間交流。午休鈴聲一響,馬進貴就一路快跑到食堂,搶在人潮前打上飯,邊走邊吃,趕回車間看別人做的活,車間有兩百臺機器,每天只能看幾個作品,大半年的學習,讓馬進貴打下了良好的爐瓶雕刻基礎。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當年12月,紅衛兵破四舊,封了玉雕廠的門,帶著遺憾,馬進貴回到新疆。
1971年,馬進貴到北京玉雕廠學習,分配到了柳朝國帶隊的車間,跟著柳朝國學藝。沒多久,宿舍樓的蔣通老藝人引起了馬進貴的興趣。老人是北京玉雕廠退休返聘的技術尖子,家在通縣。有一天,馬進貴來到蔣通面前,想拜師學藝。老人笑了:“拜不拜師不重要,就看你有沒有悟性?!瘪R進貴現場用橡皮泥捏了一個翅虎,老人一看還不錯,就答應了下來。
之后馬進貴白天在玉雕廠學習,晚上就跟著蔣通學藝,兩人常常就著一碟小菜,二兩散酒,一聊就是大半宿。在與蔣通相處的日子里,老人那質樸的生活理念,誠信的技藝原則,刻苦的鉆研精神,深深烙在馬進貴心中。
每周日,老人返回通縣,馬進貴就背著畫夾去故宮臨摹珍貴藝術品。兩個饅頭就著兩分錢一碗的大碗茶,就是他的午餐。直到故宮清場,才依依不舍離開。結業前,蔣通找到馬進貴,想留一張合影,只因再見面就不知是何年。年輕的馬進貴這才感受到離別的憂傷,他花半個月工資買了一雙新皮鞋,請老人一起到照相館留下一張珍貴的合影。
后知后覺
馬進貴金銀錯作品
歷史的長河中,一門古老技藝的失傳容易,而重新拾回,卻需要付出極大代價。我國藝術瑰寶——金銀錯也不例外。
在北京學藝時,玉雕廠陳列室,一件金銀錯作品讓馬進貴內心波瀾起伏,玉器薄胎壓金銀絲鑲嵌寶石,工藝精湛,造型優美??上н@種技藝已隨老藝人潘秉衡的離世而失傳,這讓馬進貴悵然若失,他多方請教金銀錯的加工技術,卻只了解到大概的工藝,核心技術沒人能掌握。
回到新疆玉雕廠后,馬進貴決定親自嘗試做一件金銀錯作品,細節全靠自己摸索,一件活做了7 個月,還沒有成型。廠子的領導認為馬進貴是故意磨洋工,專門叫到辦公室訓話,讓他提高生產效率,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馬進貴對于金銀錯的首次嘗試,被迫停止。
2002年,55歲的馬進貴,也有了更多自信重新鉆研失傳的金銀錯工藝。做新疆特色的玉雕作品,給自己人生一個交代,馬進貴認為,一個人后知后覺,也好過一輩子不知不覺。
三年后,克服了種種技術難關,一件精美的金銀錯作品擺在了北京天工獎展會上。這件飽含心血的藝術作品,在評委中引起了轟動,本以為失傳的金銀錯再現在人們眼前,讓人難以相信。送選作品當年就獲得了銀獎,馬進貴的名聲也一下在全國玉雕界叫響。近十幾年來,馬進貴的創作主題以金銀錯嵌寶石為代表,以中國傳統玉雕器皿為主,形成了與眾不同的西域玉雕風格,使其獨樹一幟,被譽為當今“金銀錯”第一人。
生命的價值
疾病纏身,70歲的馬進貴大師依然堅持每周到工作室給徒弟指點作品。
堅持學習,是馬進貴養成的好習慣。每天晚上他都會抽出時間看書,了解工藝品的發展方向,鑒賞精美的作品,他覺得,看到好的作品真是一種享受。
金銀錯的技法探究,也在他不斷超越自己的路上,釋放出越來越美的光芒。剛開始的單線條鑲嵌,突破到最細0.26毫米開槽。掌握這個技術后,又開始嘗試金片與金絲的結合,從簡單圖案到復雜圖案的變化,鑲嵌技術不斷提升,甚至在金片上再開槽,鑲嵌寶石……
馬進貴表示,金銀錯雖然在他手里復活,但他也只是剛入門,金銀錯藝術前景無限,一定會大放光芒。玉雕人才濟濟,藝術永無止境,被超越是遲早的事,讓這門雕刻藝術走向輝煌,還需要一代代玉雕藝人的不懈努力。
馬進貴認為生命的意義在于活出價值。他說:“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就看怎么能活出價值。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能積累多少財富,而是看他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對待社會。人需要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不該庸庸碌碌過完一生?!彼麍孕牛骸叭魏问虑?,只要用心去做,持之以恒,都能做好。”
他說:“再過一百年,可能沒人會記住我的名字,但一定還有人欣賞我的作品,這就足夠了。”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