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揚州玉雕工藝美術大師 馮鈐
馮鈐,揚州玉雕工藝美術大師,在創作墨玉青花及巧雕工藝作品上樹立了獨特的個人風格,尤其以動物、花鳥題材見長;作品構思巧妙,俏色運用獨到,富有水墨、江南藝韻,將工藝與藝術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給人以舒緩又富有張力的視覺感受。
這些年以來我一直致力于和田玉墨玉青花料作品的創作,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創作中的心得和體會。這次是受邀斑馬先生,來分享些干貨,但是我也不知道我分享的是不是干貨,不過我自己感覺起碼沒什么水貨吧。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今天要給大家展示的很多作品都是我從業這些年自己創作的作品。
我們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就是我們創作出來的作品都是我們的閨女,那為什么是閨女兒而不是說兒子呢?因為閨女總歸是要嫁人的。其實,這種說法更深一層的含義就是,我們對待作品,就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用心。只有珍惜自己的作品,才能真正的把最好、最美的作品呈現給大家。
說到我創作的一個重心,就是我們中國的和田墨玉青花料。墨玉青花料的玉質有一個特點,黑白共生,黑如墨漆,白如凝脂,以溫潤細膩為尚品,其墨色有濃有淡,正如中國水墨中濃、淡、干、濕、焦的墨色分層。墨玉青花料為和田玉的一個固有品種,由于其墨色是礦物石墨所致,所以青花料才是真正的墨玉,墨玉就是青花。
在這里給大家簡單闡述一下,有的時候我們會看到的很多的深色料,大家看它們的外表就都稱它們為墨玉,其實這個是不恰當的。還有一些我們說的墨沁,也包括一些外觀呈黑色的碧玉,我們稱之為墨碧玉。這些玉和墨玉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所以行業內,包括寶協、礦物學上真正的墨玉就是青花。
和田地區產出的和田玉是玉出兩河,一條是玉龍喀什河,俗稱白玉河,還有一條就是喀拉喀什河,古稱墨玉河。其實墨玉自古就在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現在我們講和田玉分為白玉、青玉、墨玉、黃玉、碧玉這幾個大的品種。這幾年黑白共生墨玉慢慢受到行業的重視,我們也在盡力把好的作品展現給大家,以此來突出墨玉在和田玉中的地位。
黑白共生墨玉帶有水墨的色調之美。為什么說他是青花呢?這個是行業內的一種俗稱,其實和田地區維吾爾族的同胞們認為,這個青花料黑白共生,交錯在一起,萬變的紋理和瓷器中的青花瓷很相似,所以得來這么一個名稱,然后大家就一直在延續這個叫法。當然,也有一些老師傅就簡單的叫它黑白料,前些年和我們一起工作的師傅叫它夾賣,就是夾著這種白色的玉賣。
和田墨玉的青花料帶有類似中國水墨的墨分五色,又有白色玉質,如同水墨畫中宣紙的留白,所以給了我們創作和田玉水墨的方向,基本上就是定了一個水墨的基調。它的創作題材可以是潑墨的山水,或是墨色的花鳥魚蟲,也可以雕刻出我們記憶中的很多美好畫面。
和田玉的創作一定要充分的體現出玉質的美。中國瓷器的釉質就是在追求玉質的美,尤其是宋徽宗時期,青瓷中的天青就是在釉質中加入了瑪瑙的成分,這就可以充分的說明這一點。和田玉的玉質溫潤,所以我們就更不能破壞它的玉質,而且在展現它玉質之美的同時,表達我們作品的主題和價值觀。
下面講一講墨玉青花料在創作時黑白俏色的特點。就像所有利用自然的材質創作一樣,墨玉青花料在創作時要利用自然色彩質地。青花料黑白共生,自然天成,已不是白紙一張了,所以要分析它自然色彩分布的走向變化,還有它的質地和形狀的優缺點,從而設計我們想要的造型和構圖。
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每一塊和田玉都是具有獨特個性的,青花料的個性則更加的明顯和突出。在用這樣的材料進行創作的時候,不可能直接找個畫面和造型復制上去,就如同中國水墨畫講究表達心中的畫面,青花的巧色也是工在畫外,但卻不能講工在玉外,因為如果沒有這樣的美玉,也就無法呈現出精美的作品。
我們總說色彩要平衡,要有合理性和自然性。色彩要怎樣才能利用的合理呢?這就要向美麗的大自然學習,向中西方的藝術經典致敬。
在這兩件墨荷作品中,白色的荷花就要比黑色的合理,因為我們經常說蓮出淤泥而不染,墨色的荷葉配上玉質白色溫潤的蓮花,是不是就更美了。
兩件墨荷中除了強烈的黑白色彩對比,期間也利用了一些原料天然的墨色過渡,也就是濃淡的變化,讓色彩顯得不那么單調。遠景和近景的刻畫也很重要,不然荷葉就顯得很生硬,就像是剪紙一樣,這樣就失去了我們做和田玉水墨作品的方向。
這是一件俏色的江南煙雨。江南屋頂的黑瓦與周圍的環境有強烈的黑白對比,也有利用黑白色彩過渡形成的遠近對比,就形成了霧氣繚繞的氣氛。然后在創意上,其間撐開的傘,江南的雨,也就顯得很自然了,這樣的煙雨江南呈現給大家才是恰如其分。
色彩的合理性就是在玉雕作品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從而表達我們心中的畫面。這個牌子刻畫的是江南房屋的一個側影,墨色沿河而立,烏篷船停泊在水中,紅皮點綴數片楓葉在其上。這件作品得利于我的恩師,我的恩師早些年在一個經典山子雕系列中有一件《楓橋夜泊》,我從他的作品中吸取了我所需要的,然后再通過我們的一種表現方式,才能在玉牌上得以表現。
大家應該都知道這首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我的師傅給我講了很多詩中蘊含的知識,讓我受益良多。比如詩中的月落,很多人說是月亮落下,但并不是,其實月落是指的上玄月,也就是每個月上半月的時候月亮呈現的形狀。所以,我們在創作詩句題材的時候,要完全吃透詩句中每個字句的意義。
這個牌子上大自然賦予的紅皮真的太美了,豐富了作品中的色彩,所以我就俏色了數片楓葉,無需太多,點到為止。其實這也是采用了一個非現實主義的手法,有了這個紅葉飄落其間,深秋的風格就呈現出來了。能夠用玉雕的技法和手法重現詩詞中的經典,也是我們的一種榮耀了。
當時這件作品在取名的時候,也和我的老師探討過,楓橋的造型可能是有些偏差,在作品中又不是很突出,所以不一定要那么直白的叫楓橋夜泊,最后定名《夜靜秋紅》,其實呈現的是同樣的一幅畫面吧:安靜的上弦月的江南夜,紅色的楓葉,停泊的烏蓬船。
為了更好的創作和田玉的水墨作品,就必須了解中國的水墨,中國水墨的黑與白是世界藝術史上特有的創舉。它從宋代的真正確立,放棄了青山綠水和紅花粉黛,只留下了黑與白和墨色的變化來表現更多的色彩層次,成為一種高級的藝術表現形式。那么我們的和田玉青花有著一樣的色調,所以我想,也一定行。
我們往往在創作的時候立意創意比較難,也是最痛苦的一個階段,因為要考慮的東西很多,需要很長的時間,一定要深思熟慮很多方面以后,才能把題材定下來。而且我們主張珍惜每一塊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和田玉,我們常講,起碼你要對得起這塊料,不要辜負了它。
這組對牌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我們之前也提到了,就是黑白玉質的對比和過渡,既要黑白分明,給人以視覺的沖擊,拉開層次;也要有色彩的過渡,創作出更多層次的遐想空間。
接下來講一講創作時的立意,也就是創作作品首先要表達的一種真善美。和田玉作品現在被更多人所關注,以前大家都稱呼我們為師傅、工匠,現在大家給了我們一個更高的榮譽:老師。那么我們玉雕人,也必須要提高藝術性和思想性,我們的作品也不能光有視覺美,更要體現一種精神層面的美,把我們心底的感觸,通過和田玉的創作形式展現出來。
這個牌子我們取了一個名字叫《輕舟飛渡》。其如果大家仔細品味的話,能看出來是一句唐詩中的經典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我們去了解當時做詩的背景和詩人的意境,面對人生中順境和逆境的一種態度。當時李白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時,得知皇上赦免他的消息,隨即乘舟東下江陵后才創作這首詩,來表達他當時的那種心境。通過這樣的詩句,也給了我們很多人生的啟迪。
我們經常說創作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兩年前我去了新疆的喀納斯湖,一個大陸深處的神秘湖泊?;貋砗笈嫉靡粔K材料,材料上面有三道彎,正好讓我想起了喀納斯湖,所以創作了這件水墨的瞄瞰喀納斯。
這件作品在當時創作的時候,雖然立意已經呈現出來了,不過在制作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些難題,就是簡化。西域的山石和江南的山石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以大輪廓為基準。不過設計好之后,我還是覺得有些不對勁,總感覺遠山顯得并不遠,所以在這方面的確花了一些時間。我們減工,做完之后再拼命的減,以至于最后我們覺得,是不是只留下那種柔性的起伏。
這件作品的定名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過程。當時有很多相對比較直白的名字,喀納斯、水墨喀納斯等等,但覺得都太直白了,沒有多大的深層的含義。后來想到了山海經中那句“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一說到喀納斯,大家就會想到湖怪,后來就這么一定,借了個字面,《北冥有魚》,北方的湖里有大魚。哎!我覺得挺有意思。
所以創作首先要悅己,再悅人。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如果作品連自己都感動不了,拿什么去讓別人產生共鳴啊!
這是一組青花的文房器,長的是個墨床,圓形的是個筆洗。雖然是散墨,但是玉質很好,所以做出來一組水墨基調的文房器。我們這兩年也一直在創作一些文房器,咱們老話說的好,“玉不琢不成器”,玉之器難得,門檻兒高,一個優雅的器型是很高級的。
在筆洗內呢,我們加了點創意,就是雕琢了一個立體的山,但并不是簡單的浮雕,因為我想把它立起來,有一些新意。立于器皿的底部以后,其他的這種散色我并沒有去掉,而是再去雕琢它,正好恰似山形在湖面的一個倒影。很自然,一看水墨山水的這個呈現,就顯得文氣十足了。
這只青花的黑鼻子的小狗,一有了這只小黑鼻子,好像濕漉漉的,這狗就活了,古有畫龍點睛,我們這雕狗琢鼻。如果大家看當時的料的話,可能大家的想法都不盡相同,但在創作的過程中,如果你沒想得到,這便是意料之外了。
這件水墨的對蝦,大家一看就知道就是學習白石老人的墨蝦,但是它又有所不同。自然的材質中發散著一點點墨色,讓作品中的蝦看起來就像真的一樣。創意呢,有的時候就需要一種思維廣度。有了發現美的眼睛和廣度以后,創意就有了無限的可能。
我從事玉雕行業也將近三十年了,至今還一直認定自己是一個新人,我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一直保留著那種對新生的美好事物的好奇心,而且也希望從大家身上有所學習,更希望多學習其它的藝術門類,通過跟大家交流碰撞出創作的火花兒。
【馮鈐與群友互動】
群友:可以簡單講述下您走上玉雕之路的過程嗎?近兩年玉器行業不景氣現象對您的工作室影響大嗎?
馮鈐:1990年的時候,我沒考上揚州的重點高中,結果一氣之下去了一個玉器學校,結果還去對了,很喜歡這個東西。結果之后才發現,這個揚州玉器廠的玉器學校是就是當時業界的黃埔軍校。
這幾年大的經濟環境,還真是讓我們蠻有感觸的,因為我們九幾年就有了自己的小工作室,開始自力更生?,F在不是最壞的時候,因為我們覺得幾年前的非典時候,才是最壞的一個階段。以前港澳臺的這種消費停止了,而國內的消費當時還沒有起來,后來才一下噴薄而出。
其實這幾年國家表達了一個很明確的態度,就是以后的新常態。為什么說不好做了,甚至說是不好混了,我們自己的觀念,當時的這種關心,都在做出調整,但還是要做出好作品。如果咱們盲目的去雕刻,就會導致一種后果,可能作品的價值還不如這塊石頭的價值。不過我覺得這一點反過來講,是好的一個方向,將來原材料各方面更加的珍稀了,我們就更不會亂下手雕刻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群友:剛剛馮老師說到青花創作的色彩的合理性,現在市面上出現很多烏龍題材的作品,我想問一下馮老師,對此有何看法?
馮鈐:關于雕烏龍的這個說法,其實我自己也在做這個黑色的龍的這個題材。這個作品我倒不覺得是不對,只是看你怎么拿捏。黑龍不能就只趴在這上面,你得像水牛游在水里一樣。龍怎么辦呢?能不能穿行于白色云霧之間?如果能到達這種有層次性的變化,那也是一件很棒的東西。
群友:青花和田玉未來的創作方向或趨勢是怎樣的?馮老師可以談一下嗎?
馮鈐:未來和田玉青花墨玉的方向,其實應該是已經越來越明朗了,要不就是好的創意,要不就是高品質的材質,高要求的精致度,甚至可以說我們對美的追求要達到一種病態的程度,要求它眼下無結構,這都是一種高的追求。全世界的珠寶,它都是這樣子,發展到最后去劃分,去歸納。
群友:您怎么看待現在和田玉面粉比面包貴的現象?
馮鈐: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我也常常在思考,我們不是光忙著勤勞致富,你多做個活,多掙點什么錢,在這樣一個時期顯然是不對的。特別是我們這些搞創作的,數量的東西跟我們是無關的,我們應該去做的是更有個性,更有思想性的一些東西。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一不小心就當成和田玉(碧玉)
下一篇:顧銘對山子雕及玉雕創作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