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顧名思義,即如人之意。說到如意,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吉祥喜慶,逢年過節,走親訪友時,也總少不了一句:萬事如意……
事實上,在中國古代,帝王、豪族、文士、高僧等都有執握如意的習慣。到了封建王朝末期,“如意”在宮廷中更是得到了廣泛應用,無論是皇帝登基、生日壽宴、后宮禮儀、外邦往來都不乏各色“如意”的身影。如意,儼然成為了一切美好的象征。
“如意”用料廣泛,金、玉、象牙、木都是常見材料。但不可諱言的是,無論古今,玉質如意都是最為珍貴的一種。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和田玉中的如意。
傳統的如意,頭部形狀或如心、或如云、或如靈芝,長柄宛曲合手, 一柄在握,當真是賞心悅目。放置家中,除能納福呈祥,還頗具裝飾之美。
除如意這種器物外,更多見的其實還是各類如意紋飾,如意云紋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長期以來,它都被廣泛運用在各類建筑、雕刻、服飾、器具及各種工藝品上。
牌型優美,牌頭鏤空如意云紋,右上角淺浮雕纏枝如意,紋飾清新流暢。
近年來,在國內各地的古玩交易市場中,各類如意無論是古董還是新作,價格都有明顯上漲,且成交活躍,深受消費者青睞。無論是祝賀朋友公司開業,還是為家里長輩祝壽,贈送一柄玉如意,祝愿對方萬事如意、吉祥順心更是屢見不鮮。
和田玉如意套件,一套八件,材質分墨玉、碧玉、白玉、糖玉、青玉、黃玉、煙青等。雕工細膩流暢,造型精巧玲瓏。
那么,如意到底是什么呢?據故宮博物院資料,如意的起源與我們日常生活中俗稱 “不求人”的搔背工具有著密切的關系。最早的如意,柄端多作手指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
最常見的如意,頭部一般為靈芝形。靈芝又稱瑞芝或瑞草,一貫被世人視為人間仙物、祥瑞之征,也代表著吉祥與如意。
造型小巧玲瓏,五色斑斕,佩戴腕上,時尚又不失古典。
不得不說的是,玉雕中還有一種題材,也與如意有著密切的聯系。那就是常被冠名為“我如意”的鵝題材。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到,鵝在團身時,其形頗似如意。而在玉雕件中,鵝口更是常含靈芝,加上“鵝”字與“我”諧音,因此鵝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如意的隱名詞,“我如意”更是玉雕傳統題材中長盛不衰的一種。
白玉子料精琢,留一黃皮俏色童子桃心發髻,頗見畫龍點睛之趣。童子歡顏嘻嘻,團身抱鵝,一人一鵝,動作親昵,似在嬉鬧。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漫談玉石文化:和田玉最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