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即在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具、茶藝等等。世所公認,茶文化起源于中國,而中國,也正是茶的故鄉。茶,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國飲”,中國的飲茶史,始于神農、興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時代,雜糅佛、儒、道諸派思想,最終形成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
中國茶文化之所以能形成一種文化現象,與歷代士大夫、文人雅士對于茶的偏好有著不可忽略的關系。茶之道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等。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茶道茶具中的和田玉茶具。
現代人所說的茶具一般為茶壺、茶杯、茶勺等,而茶具這個概念在古代時,則更要廣泛得多。“美食不如美器”歷來是中國人的器用之道,中國的茶具,當之無愧的堪稱茶文化中的點睛之筆。這之中,和田玉茶具無疑正是其中最珍貴的一種。
茶盞在唐以前已有記載,《博雅》稱其為"盞杯子"。宋時方有了"茶杯"之名。茶盞是飲茶的用具。其基本器型為敞口小足,斜直壁,通常比飯碗小,比酒杯大。
小茶盞,造型玲瓏小巧,杯壁纖薄光潤,色正勻潔,清如碧水、干凈澄澈。
茶則為茶道六用之一,乃烹茶時量取茶末入湯的量具。一般用來將茶從茶罐取出置于壺中。
一瓣荷葉,一枝清蓮,天成水墨渲染,如黃昏細雨洗荷塘,風物清濛。一枚茶則,恰似一幅水墨畫卷,幽香暗蘊、靈韻獨具。
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形狀如無柄的敞口茶壺??沙恋聿柙⒉枘?,也可用來均勻茶湯。
造型輕盈飄逸,線條流暢柔美。公道杯,常用來作為茶具,起均勻茶湯的作用。得名于朱元璋“九龍杯”典故。暗藏“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之人生哲理。
“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茶壺是用來泡茶、斟茶的帶嘴器皿,是茶具的一種。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部分組成。茶壺也是細分種類最多的一種茶具,據說其基本種類就有200多種。
玉壺造型小巧玲瓏,玉質細膩油潤,壺身多處留有子皮,壺紐與壺柄以鏈條相接,倍顯工巧精致。紐蓋與壺嘴各琢一只蛐蛐,方首長須,相對而鳴,意甚親密。壺身翠竹葉片如劍,竹節蒼勁,一葉半枝,已見竹之風骨。
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漢族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蓋碗集沖泡、飲用功能于一體,盛行于清雍正年間。
作品雕工細膩流暢,造型工整大氣,器壁瑩透光潔,莨苕紋舒徐卷曲,透露出一種雍容華貴之美。通體采用號稱“輕薄如紙,可浮于水”的痕都斯坦薄胎工藝。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