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色籽料造假泛濫的今天,沁料也不能避免的成為造假者的重災區。如今玩沁料的人越來越多,而隨之帶來的是沁料的造假也越來越嚴重,各種化學處理的沁料鋪天蓋地。本文我們就來說說沁料市場里的一些造假亂象。
拔色:“神奇”的藥水
我們知道沁料的形成是由于礦物質離子沁入至玉石的深處形成的,而在沁的過程中免不了會進入一些雜質,這就形成了沁料的黑點,大部分沁料都有黑色的斑點,有的甚至是很多。就像這樣:
這些黑色的沁點,是受三氧化二鐵長期入侵的結果的特征。
但如今的市場中有很多的沁料卻特別干凈,價格比那些黑點多的還要便宜!為什么?
原因就在于一種“神仙水”。
這種藥水能在基本不破壞玉質的情況下將黑點去除,這樣一件干凈漂亮的黃沁就最終呈現在你的面前了。
據說這種藥水還分兩種版本,一種是強力型,去黑效果明顯,但是缺點是有明顯的硫酸味道并且會損傷玉質表面潤度,料子看起來特別干。還有一種比較柔和型的。這種神奇藥水有猜測可能是草酸,可用來除銹。在其它工業上還有很廣泛的用途。
黃翡
有些黃泌去黑后,拍出來的照片,一點瑕疵都沒有,看起都快成黃翡了!
所以玩沁料一定要注意,如果是特別干凈的黃沁,而且顏色比較亮麗,料子又很干,就要小心一些了。天然的沁料總會伴隨著一些黑點和瑕疵。
染色:鮮艷的“沁色”
關于沁料的染色,實際上是比皮色的染色更加容易的,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很多皮色需要染的僅僅是外表一層,而且很多是局部的一塊,這個過程中如果染的時間過長或者過多都會染到料子里面去,跟皮色不太像。而染的時間短的話就容易染的很膚淺,更是一眼假。而沁料就不同了,沁料可以通體染色,而且染色可深可淺,有更多的調控余地。
染色前
掉色后
沁料,很多都是是整體染色,從外表來看,顏色分布均勻,所以分辨起來有時比造假皮色更難區分。
沁料的染色首先是挑選玉質不好的料子,一些玉和石的混合體,這樣更容易讓顏色沁進去。之后再染成紅色或黃色,但這樣出來的效果都很艷,所以為了增加欺騙性再染黑,然后人工再退一下色,紅沁黃沁成品就出來了,市場中有很多這樣的沁料,上色上的好再加工就會出來所謂的紅沁黃沁精品。
判斷一個沁料或皮色是不是天然需要整體的看,看看是不是從一個綹裂形成的沁或皮,或是由于某部分玉質疏松才綹下了沁和皮,像現在市面上很多染的,而且染的很深,沒有任何沁門,料子也沒有松到可以沁的那么深,甚至通體都是黃色或紅色的。所以看到通體紅、黃的沁料,需多加注意。
而且染色的沁料,一般顏色都很艷麗,沁料里的顏色一般沒有那么鮮艷,比如紅沁的料子很少,要么很黑,要么不紅。很多染色的沁料,也特別的干凈,通體紅色或黃色,幾乎看不到什么瑕疵黑點。
燒色:泛濫的燒色
燒色一般是先在料子上涂上藥水,然后高溫加熱。一般是挑選肉比較青,有臟、棉、僵等一些瑕疵的料子,通過燒皮來掩蓋缺點,也能讓皮色看起來更加艷麗。而如果顏色燒的比較深的話,就可以當做沁料了。
燒皮料幾乎都有一個軟肋,就是料子都嫩,大致看肉細,打燈看肉花,有絮狀結構。而且這種燒出來的沁料一般都很干,外層的玉質破壞比較嚴重。
需要注意的是,市場中很多的沁料其實是僵性特別重的料子,外表甚至看起來像是石,而不是玉。而這些僵很容易染色,所以市場中很多帶僵的料子被燒成了“沁料”,讓玩家們看不清里面的玉質情況。
冒充:真假玉與石
大自然中從來不缺少相似的存在,有沁料就會有與它很相似的一些石頭,比如下面幾個:
上面的幾個是沁料嗎?其實都是一些水石。
這些呢?
也不是,是卡瓦石。
市場上可以冒充沁料的石頭有很多,卡瓦石、馬蹄金、岫玉染色、蛇紋巖石染色等等。這些石頭有些看起來跟沁料很像,所以玩家們一定要多加留意。
水石
而這些石頭其實區別起來并不困難,無論從玉質還是手感上,稍加注意還是很容易分辨的,但市場中總是不缺少渴望撿漏的玩家,把水石卡瓦石當做上等沁料或是紅玉、黃玉來買的不計其數。
人們喜歡沁料,不僅喜歡它獨特的美,而且還有它把玩的樂趣。而在皮色水深的今天,沁料也開始慢慢受到腐蝕,關于這些造假,玩家們其實注意一個方面,大自然的東西一定要符合它的自然規律,不要過分追求完美,看到一些小的瑕疵就噗之以鼻,也不要看到便宜的好東西就著急下手。好東西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