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彩色寶石在中國的逐漸普及,寶石品質評價的各個方面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但根據近幾年我們的經歷來看,發現許多人很容易就進入一個嚴重的誤區。
這個誤區是什么呢?就是過分的迷信追求產地,經常無意識的把產地評價遠遠的置于顏色、透明度、凈度、切工、工藝等評價要素之上,很典型的舍本逐末。
為了讓更多人能合理的消費,正確客觀的看待每一顆大自然的瑰寶,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專業檢測機構對寶石產地鑒定的根本規則和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待產地鑒定。
提到檢測鑒定,就不得不提到Gubelin(古柏林)。這家被業內公認為全球最權威的檢測機構之一的寶石實驗室,總部位于瑞士。同時它也被公認為全球最昂貴的檢測機構,這一點沒有之一!
而如此權威的Gubelin對寶石產地鑒定是怎么看待的呢?它曾正式發文指出寶石產地鑒定的核心本質:“寶石產地鑒定并非定性結論,僅作為一種可供參考性的存在”。
請注意:并非定性結論!
潛臺詞就是:這結論不一定是100%正確的,我們也可能看錯哦!至于是不是嘛,信不信由你!
或許有些人要說了:那也太不合理了!太不嚴謹了!太不靠譜了!
No!No!No!這看似懶散的解釋卻恰恰正是客觀嚴謹認真的體現。
那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呢?這要從產地鑒定的兩大判定原則來說起。一般當我們對一顆寶石樣品的產地下結論時,必須符合倆個條件:
一、未知產地寶石的特征必須與所要判定產地的該類寶石的特征相吻合。
二、未知產地寶石的特征必須與所有其他產地的該類寶石的特征并不相同。
有點難懂哈?用白話說就是:一顆我們即將要對其進行某產地預判的寶石樣品,必須與該產地所產的該類寶石相比較有著足夠高的相似度,而同時又與其它任何產地所產的該類寶石都不太相似,滿足這兩點,就可以對產地下結論。但若是只符合其中一點,則通常不應對產地發表任何專業意見。
以上,就是全球所有專業檢測機構對寶石進行產地鑒定時所共同遵守的鑒定準則。
通過這個準則不難看出,我們對寶石產地的判定更多的是在一個統計學上的對比參照,而并不是通過已知且固定的某項寶石特性參數來做判斷。那可能又有矯情的人要說了:“那還是不負責啊,為什么不通過固定參數來判斷呢?這么模棱兩可的就是不標準?!睂τ谀軉柍鲞@種問題的人,我只能用最易理解的一個例子來說了:你生在北京還是河北,或是江蘇還是福建,再或者是兩廣還是云貴,如果我們不是從出生起就一直跟著你長大的話,單靠看你,能確定你的出生地么?難道不是最多根據不同地域的特點來比較判斷么?
所以,檢測證書上的產地判定其實并不是絕對的真理!只有親眼目睹了某寶石從某礦場開采出來,這才是寶石產地最有效的直接憑證!但即使如此,相信大多數時候人們也很難從原石開采一直監督到寶石切磨,再到制成首飾的全過程。所以,能100%肯定判斷出產地的情況其實是很少的。多數鑒定機構都是依靠專業技術及經驗而作決定,只是對產地提供一種專業意見。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個真實的案例:以下四張證書都是針對同一顆藍寶石所出具的,這是一枚14ct+的非常漂亮的天然無燒藍寶石。其中三家機構都是國際主流鑒定機構:Gubelin、SSEF和GIA。但請注意看一下這四家機構對同一顆石頭的產地判定:
發現沒有?同一顆石頭判定出三種產地: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斯里蘭卡(SriLanka)和緬甸(Burma或Myanmar)!所以,你懂的......
另外這里順帶提一個題外話。其實不僅產地,不同的鑒定機構在寶石的某些評價方面也是有出入的。還是這顆,再仔細看看,顏色定義上從藍色到皇家藍,從中等強烈的藍色到紫藍色不一而同。甚至連琢型都有出入(出墊形的就有點眼拙了,這顆明明是顆橢圓的嘛!)
所以我們很久以前一直到現在就一直在強調一點:拿到鑒定證書,第一眼要看的也是最主要看的是什么呢?就是檢測結論!也就是寶石定名。那還有什么重要的方面需要注意呢?就是要看有沒有什么優化處理,特殊效應。還是拿這顆藍寶石舉例,雖然四家機構在顏色、產地等方面都有出入,但對于檢測結論都是很統一的!而且都判定出此顆是無燒的,也就是并沒有經過熱處理優化。檢測機構最重要的作用也在于此:對寶石種屬和優化處理的鑒定!彩寶證書上的數據對這顆寶石的品質、價格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目前,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NGTC)推出的紅、藍寶石分級國家標準比較全面地體現出紅藍寶的品質,從重量、顏色、凈度、火彩、有燒無燒進行分級,切實的保護了老百姓的權益。其實從寶石美的角度來說,產地真不是排在首位的。
所以我們真正挑選寶石時怎樣做才是正確客觀的呢?很簡單,不要受過多雜七雜八因素的影響,只看寶石本身的品質情況。例如不要被什么老坑新坑啊所影響,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們實在是看過太多人被這個所謂的老坑新坑給坑慘了!試問:老坑就一定好呀?新坑就肯定差嗎?難道你們沒見過老坑出垃圾,新坑也有頂尖料的嗎?放著個最直觀的東西本身不看,非去盲目追求老坑新坑,這不是舍本逐末是什么?有時候真的很想說:你們能先看看自己手里的東西到底長什么樣子么?
還有,寶石品質評價中,永遠是先看顏色、透明度、凈度、火彩、加工、設計、重量、特殊光學效應等方面。最后才是看產地!產地在寶石價值上的意義是這么體現的:兩顆在其它品質方面基本一致的同種寶石,這時候某些產地的要比另外一些產地的更具價值。請注意:這是有嚴格的前提條件滴!例如不是說緬甸的紅寶石就一定優于莫桑比克的。
另外,不是每個人都會看寶石的各個品質。那么我們在這里教給大家一種不用學習也最簡單的方法:就看該顆寶石的外觀表現你喜不喜歡(已知該顆為天然寶石的前提下)。此法依據的原則是寶石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襯托主人之美的,那肯定要擁有者自己喜歡。這方法一點也不難,就像去商場挑衣服一樣簡單,難道你還不會自己挑衣服嗎?如果這時候想問下專業上的意見,也簡單,根據自己的觀察再結合檢測證書做綜合考慮,或是向靠譜的有資質的專業檢測人士咨詢。我們會告訴你對于彩色寶石(鉆石分級證書不在此列)不要光看國外的證書,證書上沒有凈度、沒有火彩,這兩項也是判別彩寶質量和價格的重要標準,而且證書上所有數據一樣的情況下,兩粒彩寶價格差異也可能是巨大的,所以專家只會告訴你拿實物來評價。我們要知道,我們買的是寶石,而不是一張紙。最終的最終,我們只需關注具體實物的美,尤其寶石千變萬化,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過分追求證書,反而會吃虧上當。
好了,這次普及就到此結束了。希望能幫到大家!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沁料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