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是我國當之無愧的國玉。行內有句話叫:翡翠看種,和田玉挑潤。這里所謂的潤,說的就是和田玉的油糯性。事實上,油糯性正是和田玉所獨有的特性。
所謂的油糯性,表現出來的,其實就是和田玉質地的細膩與滋潤。古人說,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對和田玉而言,質地的油糯性絕對是排在第一位的品質。那么,什么是和田玉的油糯性呢?
什么是和田玉的糯性?
我們先來說說和田玉的糯性。所謂糯性,其實就是一種渾厚的感覺。有人形象的說,和田玉的糯性就像是上好的大米煮熟后,所表現出的渾厚油亮均質的特點。
除了這種視覺上的糯性外,糯性還表現在手感上的粘性。琢玉時,糯性好的料與鉆頭間會有一種粘粘的感覺;盤玩時,油潤滑膩之外還有一種阻力感。
因為糯,所以顯得細膩光潔。而這種細糯感也俗稱脂份好。說到脂份,就不免要談到和田玉中的極品——羊脂玉。我們經常說的“白如截脂”其實就是那種純凈濃厚的豬羊油凍結后的樣子,不一定非常白,但那種細糯感卻讓你入手難忘。事實上,和田玉市場上的脂份、油脂感和潤度,意思都差不多。
整體采用圓雕及浮雕相結合的手法塑形于美玉之上。線條流暢自然,手感溫潤舒適。辟邪獸造型活潑自然,靈氣諧趣。神獸雙爪合抱,雙目圓睜,悠然而臥。身后秋梨皮巧雕如意紋飾,寓意福壽如意。
和田玉的油性表現在什么地方?
說到油,很多人都會想到黏黏膩膩、油呼呼等詞語。但事實上,和田玉的油性所指的是玉本身呈現出的“油脂光澤”,而不是那種臟兮兮、油呼呼的感覺。
上好的和田玉在燈光下看“晶瑩剔透”,仔細看又說透而不透,給人以非常明顯的“溫潤如脂”的感覺。這種“脂”明澈而深入,不浮于表面,也不是純粹的白或青或黃。這種潤性的油脂光澤大抵類似于菜場里所賣的新鮮豬肉的膘。
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玉牌正面琢達摩闔目正坐,意態安詳,背面一輪明月,幾縷輕云,鐫“悟道”二字。
最后要說的是,上好的和田玉料還須要具備手感上的油性。握玉在手,就象握著一砣固體的油,用手一推,有一種油要化開的感覺,那感覺非常特殊也非常好,表現在和田玉本身,就是結構細而勻,象一塊煎好后凝固的豬油,幾乎看不到結構。
而這樣的上好的和田玉,近年來已經非常少見了。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亦詩亦畫論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