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時期玉璧已被奉為珍寶,作為佩玉或抵押品、賞賜品、鑲嵌品、禮儀品及饋贈品。龍紋、鳥紋、鳳鳥紋、蒲璧見之于漢代,璧的表面用同心圓繩紋分為兩區,多達三區。外區飾龍紋或鳳鳥紋,內區飾蒲紋,三區內飾獸面紋。這種漢代璧一般用水玉制成,分厚薄兩種,直徑一般較大,大的有超過40厘米,但厚的并不多見。
在古代,玉器作為禮器是一種地位的象征,玉扳指、玉璧、玉佩、平安扣等都是古玉配飾中常見的樣式。
玉璧是一種圓板形、片狀、中部有孔的玉器,在古代,璧是一種重要玉器,使用年代之長、品種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璧有以下幾種用途:一為禮器,二為佩玉,三為禮儀饋贈品,四為葬玉。玉璧的紋飾隨著時代不同而有變化。商代璧多飾弦紋。春秋戰國至漢代,玉璧為云紋、谷紋、蒲紋,間或有螭紋。唐、宋、元以后出現了凹雕螭紋、乳丁紋、獸面紋、花鳥紋裝飾的玉璧。
玉璧中應引起重視的是素璧、谷紋璧、蒲紋璧。素璧最早出現于新石器時代,最引人注目的有三個出土地。一是良渚文化遺址;二是廣漢地區早期文化遺址;三是齊家文化遺址。商代也有素璧,素璧在當時主要用于禮器。
谷璧、蒲璧使用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明清出現了一面以谷紋或蒲紋、云雷紋、席地紋裝飾,一面飾花、鳥、魚、蟲、龍、鳳、八卦、吉祥物等圖案?!吨芏Y》有“子執古璧”、“男執蒲璧”的記載。谷璧上鐫刻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乳丁上雕成漩渦狀如同谷牙,取其谷可養生之意。蒲璧指帶有極淺的六角形格子紋的璧,取蒲能織席可以安人之意。這兩種璧多是戰國和漢代的,一般為幾厘米到十幾厘米,超過二十厘米的不多見,從存世或出土的實物看,寶光四溢,做工極精良。
在戰國時期這類玉璧已被奉為珍寶,作為佩玉或抵押品、賞賜品、鑲嵌品、禮儀品及饋贈品。龍紋、鳥紋、鳳鳥紋、蒲璧見之于漢代,璧的表面用同心圓繩紋分為兩區,多達三區。外區飾龍紋或鳳鳥紋,內區飾蒲紋,三區內飾獸面紋。這種漢代璧一般用水玉制成,分厚薄兩種,直徑一般較大,大的有超過40厘米,但厚的并不多見。
龍紋的蒲璧很為奇特,以陰刻線組成,正面刻畫龍頭。鼻眼很大,鼻下雕粗陰線較寬但很淺,一般無嘴,其他部位用細線雕刻。龍為雙身,如飄帶伸向兩側,刻紋與龍身纏繞,代表爪或翅。玉璧的運用歷史久遠,跨度數千年之久,文化內涵極深。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暗香清啼方寸間——玉雕花鳥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