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擁有七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玉文化的代表,是崇高的、神圣的玉石之王,可謂是婦孺皆知,中外馳名。和田玉因新疆和田地區產出種類最多、品質最好、開發利用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所以稱為“和田玉”。
和田玉鑒定執行的現行標準為國家標準《珠寶玉石名稱》(GB/T16552—2010)、《珠寶玉石鑒定》(GB/T16553—2010)、新疆地方標準DB65/T 035—2010和國家標準樣品《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GSB 16-3061-2013)。其中GB/T 16552和GB/T16553兩項國家標準已于2017年10月14日批準發布,將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實施。新老標準相比,對和田玉的分類和定義進行了修訂,GB/T16552—2017增加了黃玉(和田玉)品種,GB/T 16553—2017將和田玉定義修訂為“和田玉主要由透閃石、陽起石組成?!保?010版為“和田玉主要由透閃石、陽起石組成,以透閃石為主。”,刪除了“以透閃石為主”。
國家標準(老),新標準增加黃玉,2017年5月1日實施
和田玉是指自然界產出的,具有美觀、耐久、稀少性和工藝價值的礦物集合體,伴生礦物有微量的透輝石、蛇紋石、磁鐵礦、綠泥石和磷灰石等。主要特征是顏色豐富,有白色、青白色、青色、綠色、墨色、糖色和黃色等,光澤柔和滋潤,呈油脂光澤,半透明-不透明,略具透明感,參差狀斷口,具有特征的纖維交織結構。儀器檢測折射率為1.61~1.63,點測1.60~1.61;密度為2.90g/cm3~3.10 g/cm3,通常為2.95 g/cm3,不同顏色品種略有差異;摩氏硬度為6.0~6.5;無紫外熒光和磷光。
本文根據和田玉的顏色、產地和產狀三個方面的不同特征,對和田玉進行了分類和闡述,最后列舉了和田玉與相似玉石及仿制品的鑒別特征。關于和田玉的產地和產狀鑒定,我質檢中心一直在積極做這兩方面的課題研究。無論哪一種分類品種,都有品質好壞,都應從質地、顏色、光澤、塊度和凈度等綜合影響因素考慮和評價,不能一概而論。
顏色是和田玉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和田玉種類劃分的重要基礎。和田玉顏色分類方法是傳統的、最直觀、最有效的方法,同時參照國家標準樣品《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GSB 16-3061-2013),對和田玉進行科學的顏色分類。根據不同顏色特征,分為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糖玉和黃玉七個品種,羊脂白玉是白玉的一種,為優質白玉。
和田玉(羊脂白玉)掛件
1.1 羊脂白玉
1.1.1 羊脂白玉
表示優質白玉,顏色呈脂白色,可略泛淡青色、乳黃色等,質地細膩滋潤,油脂性好,綹裂較少,可有少量石花等雜質(一般10%以下),糖色少于30%。
1.1.2 糖羊脂白玉
是糖白玉和羊脂白玉之間的過渡品種,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和田玉(白玉)擺件
1.2 白玉
1.2.1 白玉
以白色為主,常微帶灰綠、淡青、褐黃、肉紅或紫灰等色調,糖色少于30%。
1.2.2 糖白玉
是糖玉和白玉之間的過渡品種,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和田玉(青白玉)玉瓶
1.3 青白玉
1.3.1 青白玉
灰綠色、灰青色、綠黃色等淺-中等色調品種,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間。
1.3.2 糖青白玉
是糖玉和青白玉之間的過渡品種,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和田玉(青玉)擺件
1.4 青玉
1.4.1 青玉
灰青色、灰黑色等中等-深色品種,偶爾帶有灰藍色調,與青白玉只有顏色深淺的差異。
1.4.2 糖青玉
是糖玉和青玉之間的過渡品種,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1.4.3 煙青玉
煙灰色、灰紫色,可深至紫黑色的品種。
和田玉(碧玉)手把件
1.5 碧玉
碧玉是指青綠、暗綠、墨綠色、黑綠色的品種。碧玉即使接近黑色,其薄片在強光下仍為深綠色。
和田玉(墨玉)擺件
1.6 墨玉
灰黑-黑色,致色因素是因為含有一定量的石墨包體。由于含石墨量多少不同,分布方式不同,黑色深淺分布不均勻,墨玉可以呈現點墨、聚墨、全墨等,一般以黑色部分含量在30%以上,稱為墨玉。
和田玉(糖玉)擺件
1.7 糖玉
由次生作用形成的,受氧化鐵、氧化錳質浸染呈紅褐色、黃褐色、褐黃色、黑褐色等色調,當糖色部分多于85%時,稱為糖玉。
和田玉(黃玉)擺件
1.8 黃玉
1.8.1 黃玉
淺-中等不同的黃色調品種,經常為綠黃色、栗黃色,帶有灰、綠等色調。
1.8.2 糖黃玉
是糖玉和黃玉之間的過渡品種,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和田玉的產地主要有中國新疆、青海、遼寧岫巖和貴州羅甸等地方,國外有俄羅斯、加拿大、新西蘭和韓國等國家。不同產地的產出品種和總體質量都存在一定差異,如青海和田玉,一般認為其透明度較高、油性較新疆和田玉差,含水線的青海和田玉質量檔次低于新疆、俄羅斯的和田玉。
2.1 新疆
2.1.1 產出品種及特征
產出品種最多,有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黃玉、墨玉、糖玉和碧玉。
2.1.2 產區分布
(1)昆侖山-阿爾金山產區:是中國和田玉的主要產地,西起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縣,中經和田地區,東起若羌境內1100多公里范圍,分為若羌-且末、和田-于田和葉城-莎車-塔什庫爾干三個礦區。目前發現的礦產有20多處,不少河流中產出和田玉子料,如著名的玉龍喀什河(產白玉子料)和喀拉喀什河(產墨玉和青玉子料)。其中若羌-且末地區:以產青白玉和青玉為主,并有白玉、糖白玉和糖玉,若羌也是新疆黃玉的唯一產地;策勒-于田地區:以產白玉為主;皮山-和田地區:以產子料為主,主要產白玉、墨玉和青玉子料;葉城-莎車-塔什庫爾干地區:以產青白玉和青玉為主,也產少量白玉。
(2)天山產區:以瑪納斯河產出的碧玉子料最著名,也稱為瑪納斯碧玉。
上圖為新疆產和田玉
2.2 青海
2.2.1 產出品種
有白玉、青白玉、煙青玉、翠青玉、糖玉和碧玉,其中煙青玉和翠青玉石是青海和田玉特有的顏色品種。以山料為主,少量山流水料,未見典型子料。
2.2.2 產區分布
(1)三岔河玉礦:以產白玉、青白玉、煙青玉為主;
(2)托拉海溝玉礦:以產青玉為主,已閉坑;
(3)小灶火玉礦:以產青玉、翠青玉、糖玉、碧玉為主。其中煙青玉、翠青玉在其他產地的和田玉中都是罕見或未見的。
上圖為青海產和田玉
2.3 遼寧岫巖
2.3.1 產出品種
顏色有黃綠色、黃白色、綠色、黑色和白色,產出品種以白玉、青白玉和黃玉為主。
2.3.2 產區分布
主要產于岫巖縣細玉溝溝頭的山頂上,產于岫巖縣細玉溝的俗稱為“老玉”,產于細玉溝外白沙河中及其流域的泥沙中的俗稱為“河磨玉”、“石包玉”。
上圖為遼寧岫巖產和田玉
2.4 俄羅斯
2.4.1 產出品種
顏色豐富,有白色、黃色、褐色、青色、青白色等,產出品種有羊脂白玉、白玉、糖白玉、糖玉、青白玉和青玉。
2.4.2 產區分布
主要分布在布里亞特自治共和國、伊爾庫茨克州、克拉斯克雅爾斯克邊區和烏拉爾山脈等地。目前國內市場上的俄羅斯碧玉多來自薩彥嶺山脈的東北部。
上圖為俄羅斯產和田玉
2.5 加拿大
2.5.1 產出品種
以產碧玉為主。
2.5.2 產區分布
主要產于加拿大的溫哥華以北的高山上。
上圖為加拿大產和田玉
2.6 新西蘭
2.6.1 產出品種
以產碧玉為主。
2.6.2 產區分布
主要產于新西蘭南島西部庫馬拉附近河谷中。
上圖為新西蘭產和田玉
2.7 韓國
2.7.1 產出品種
以產白玉和青白玉為主,顏色相對變化較小,有時含有灰綠色的雜志礦物。
2.7.2 產區分布
主要產于韓國春川地區,全境多山,太白山脈沿海岸走向。
上圖為韓國產和田玉
根據和田玉的產出環境和方式不同,分為山料、山流水、戈壁料和子料四種,在特征相當的情況下,子料的價值最高。
3.1 山料
也叫山玉、寶蓋玉,是指在原生礦床中開采出來的原生礦石。特點是塊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狀,且棱角尖銳,形態各異,玉石表面粗糙。
和田玉山料掛件
3.2 山流水料
是指原生礦經地質作用風化剝落、冰川推移,被河流搬運了一段距離,產于河床上中游的玉石。特點是距離原生礦床近,塊度較大,棱角稍有磨圓,表面較光滑。
和田玉山流水料原料
3.3 戈壁料
是由早期形成的子料或山流水料,由于河床改道而遺留在河流沖積扇或戈壁灘上,經風蝕作用所形成的。特點是距原生礦較遠。風蝕特征明顯,常呈次棱角狀,表面凹凸不平。
和田玉戈壁料原料
3.4 子料
也叫子兒玉、子玉,是指原生礦經地質作用風化剝落、冰川推移,被河流搬運到較遠的距離,產于河床上中游或沖積扇中的玉石。特點是距離原生礦遠,塊度較小,磨圓度較高,呈次滾圓狀、滾圓狀,表面光滑,因沉積環境不同,表面具有不同顏色的皮色。質量好,價值高,較稀少.
和田玉子料原料
近兩年,受到整個國內經濟形勢的影響,中低檔和田玉的價格降幅較大,但是高檔的和田玉子料和羊脂白玉的價格并未受到影響,一路攀升。在和田玉玉器市場中,不乏存在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在這主要列舉了10種與和田玉相似的天然玉石,以及2種人工仿制寶石,分別是蛇紋石玉、石英巖、大理石、獨山玉、翡翠、水鈣鋁榴石、葡萄石、玉髓、石膏和硅灰石等,以及玻璃和塑料,鑒別特征詳見表1。
表1 和田玉與相似玉石的鑒別特征
名稱 | 肉眼觀察 | 放大檢查 | 折射率 | 密度 (g/cm3) | 摩氏 硬度 |
和田玉 | 白-青白-青、綠、墨、糖、黃色等,顏色均勻,油脂光澤,半透明-不透明 | 纖維交織結構,黑色固體包體 | 1.61(點測) | 2.90~3.10 | 6~6.5 |
蛇紋石玉 | 綠、綠黃、白、棕、黑色,蠟狀光澤至玻璃光澤,半透明-不透明 | 纖維交織結構,黑色礦物包體,白色團塊包體 | 1.56(點測) | 2.57± | 2.5~6 |
石英巖 | 各種顏色,玻璃光澤,半透明-不透明 | 粒狀結構,礦物包體 | 1.54(點測) | 2.64~2.71 | 7 |
大理石 | 各種顏色,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半透明-不透明 | 粒狀結構/纖維狀結構,條帶狀構造 | 1.486~1.658 | 2.70± | 3 |
獨山玉 | 白、綠、粉紅、褐、藍綠、黃、黑色等,色雜不均勻,玻璃光澤,半透明-不透明 | 粒狀結構 | 1.70(點測) | 2.90± | 6~6.5 |
翡翠 | 綠、紅、紫、黃、白色等,強玻璃光澤,半透明-不透明 | 纖維交織結構、粒狀纖維交織結構,可有“翠性”,固體包體 | 1.66(點測) | 3.34± | 6.5~7 |
水鈣鋁榴石 | 淺黃綠、綠色,玻璃光澤,半透明-不透明 | 粒狀結構,有較多黑色斑點和斑塊 | 1.72(點測) | 3.47± | 7 |
葡萄石 | 常呈淺綠、白色,玻璃光澤,半透明-不透明 | 礦物包體,纖維狀結構,放射狀構造 | 1.63(點測) | 2.80~2.95 | 6~6.5 |
石膏 | 白、灰白色等,玻璃光澤,透明-不透明 | 細粒狀結構 | 1.60(點測) | 2.92± | 小于4 |
硅灰石 | 白色,玻璃光澤,半透明-不透明、高于白玉 | 細粒狀結構 | 1.60(點測) | 2.89± | 小于6 |
玉髓 | 玻璃光澤,半透明-微透明 | 隱晶質結構,質地細膩,特殊圖案,貝殼狀斷口 | 1.54(點測) | 2.60± | 6.5~7 |
玻璃 | 各種顏色,玻璃光澤,半透明-不透明 | 非晶質結構、可見氣泡、貝殼狀斷口 | 1.470~1.700 | 2.30~4.50 | 5~6 |
塑料 | 各種顏色,顏色均勻、呆板、不自然,蠟狀-玻璃光澤,透明-不透明 | 可見氣泡、流動線、橘皮效應、旋渦紋、牛毛紋等 | 1.460~1.700 | 1.05~1.55 | 1~3 |
年終歲末,和田玉等珠寶玉石的消費量大幅增長。在這里提醒廣大消費者,選購前應先了解一些珠寶玉石常識,掌握一些簡單鑒別方法,購買時一定要查看是否有法定權威質檢機構出具的單件珠寶玉石鑒定證書,同時向商家索取購物憑證和發票,有條件的可以邀請專業人士一同選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人生百歲三萬六,平安一生福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