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雅士喜好寄澄懷于拳石,以文心詩意賞石之峻峭清奇、秀麗靈動、古樸自然。“大而奇者”用以裝點園林,“小而巧者”則作為案頭清供,均取石渾然天成之態,在隨形造化中,品賞“掌中山河、案上乾坤”之趣。這些觀雅奇石,本是自然造化之物,與人無關,但經由閑心雅意,巧呈妙用,竟也成為為生活添彩的一部分。
曾聽友人說到,石頭有兩次生命:一次是物質生命,萬年沉積誕生于地球之表,蒼古而悠久;一次是藝術生命,被人拾取欣賞于心神之間,清奇而當下。前者屬自然之功,后者乃文人之趣。故美學大家宗白華有論:『藝術是精神和生命貫注到物質界中,使無生命的表現生命,無精神的表現精神,一切有機生命皆憑借物質扶搖而入精神之美』。
▲碧玉掛件-太湖石 | 玉器編號:164096
千百年來,賞石、藏石、制石多是封建帝王將相、士大夫文人等人空閑之樂?!芭f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今人皆尚雅趣,置之入盆,供為山子,納千里一瞬之景;或設作幾座,置物其上,得高古幽遠之氣;亦或塑改其形,妙施造化,陶情玩物見心。
▲碧玉掛件-太湖石 | 玉器編號:164520
這次為大家帶來的是一件玉制太湖石作品,玉與石的關系本就十分微妙,玉出于石,石可凝玉。賞石者,大多贊隱世之美;玩玉者,大多談盛世之觀。佛道之家多以石做比,尚儒之士多以玉為尊。石與玉,二者并立而生,卻也互為倚助。真正將石與玉結合,此作可以算得上是最為和諧的存在了。
這件和田玉質太湖石作品用料十分講究,對于草圖的勾勒,有一種自然無心巧承意的感覺。充分體現了太湖石“瘦、漏、透、皺”的特點,將賞石的精神風貌與玩玉的君子風骨完美結合。
簡單出胚以后按照草圖的輪廓再仔細劃分,寥寥幾刀,便已經凸顯出太湖石特性。在中國傳統意義的美學上,對于“瘦、漏、透、皺”之形并沒有嚴格的數據劃分,全靠意會,講究的是一種自然和諧與感官舒適。這也就極其考驗玉雕師的審美把握,稍有不甚,極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其實太湖石的“透”才是作品的靈魂所在。太湖石的透,相當于人的七竅通,如此,“氣”方能在內部毫無凝滯的運行,貫穿天地靈氣,自然也就活了。另外為了讓作品更能凸顯靈動之氣,在設計之初就將鳴蟬加之于上。
最后經過打磨,這件和田玉質太湖石是不是別有一番文人情趣呢?閑來撫之,欣賞藝術與真善之物,尋出風雅與詩意。方寸咫尺,盈握山石!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有關和田玉子料的產出與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