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自在,舊云光世音,觀世音,略稱觀音,新云觀世自在,觀自在。
觀世音菩薩,前身為古佛“正法明如來”,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為安樂成就眾生,普度慈航,以三十二應身隨緣應世,是慈悲與智慧的象征,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民間信仰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黃玉掛件-觀音 | 玉器編號:>51929
“觀世音者,觀世人稱彼菩薩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觀世音,觀世自在者,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
佛家講‘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凈,便是要人們減少感官的消耗,收起雜念,修煉內心的平和與智慧。而菩薩八分觀自在、二分觀世音,反映在玉雕作品中便是八分閉、二分開,斂目守神的眼部狀態。
▲羊脂白玉掛件-觀音 | 玉器編號:149551
《西游記》第六回中,首次對觀音菩薩作了正面的外貌描寫?!懊既缧≡拢鬯齐p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凈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痹谶@里,與其說觀音被描寫成一位法相莊嚴的女菩薩,倒不如說作者是按照人世間雍容端莊的女子形象塑造“她”的。這十分典型的女性形象,符合了唐代以后流傳在民間的觀音傳說。
▲碧玉掛件-觀音 | 玉器編號:166125
佛教造像旨在將宏深的奧義在佛像上作具體化的體現,使信眾贊嘆其美之馀更在潛移默化中脫俗而近道。造像雖為菩薩,卻包含人的理想、人的寄托、人的追求。因其莊嚴而慈悲、華貴而自然、超脫而平易,觀之既崇高而親切便覺道不遠人。
所以在雕琢觀音時,既要符合人物造像的特點,又要在視覺審美上不失親和力。
▲白玉子料-觀音牌 | 玉器編號:162376
現代佛像美學雖然簡化了線條和細節,卻更加注重神韻和營造意境,于傳統中生新意,使璞玉有了脫胎換骨的魅力,這便是玉與觀音最美妙的結合。
或許是玉石臻稀溫潤的特質,更加與佛的圣潔形象相貼合,玉雕師在塑造此類作品時,時常會不由自主的生出幾分虔誠與欣慰。所以雕刻觀音,也是雕刻凡心與佛心,雕刻智慧與了悟,雕刻內心的佛性與禪意。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瑞獸篇(二):辟邪獸
下一篇:玉見深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