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有記,貔貅龍頭、馬身、麟腳、形如獅,能飛翔。
▲白玉小把件-辟邪獸 | 玉器編號:162560
貔貅,又名辟邪、天祿、百解、符拔,南北稱謂不同,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通靈神獸。《小爾雅?廣言》云:“辟,除也。”顧名思義,可驅走邪穢,破除不祥。因其能吞萬物而不泄,因此還有納食四方之財、只進不出的寓意。
由于是神話中的動物,沒有真正的形象可作參考,因此在創作此類型的作品時,不僅要擬出貔貅的神獸態勢,最重要的是表現出瑞獸的靈氣所在,凸顯出貔貅威武凌厲的靈性同時,給人以深邃安寧之感。
▲羊脂白玉子料-辟邪獸把件 | 玉器編號:119578
從古至今,經商之人多喜愛貔貅,不僅趨財旺勢,且安宅鎮煞,處處透著祥瑞。
故民間也一直流傳著“一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云”之說。
所以當時的很多織物、軍旗、帶鉤乃至印紐、鐘紐、兵符等物品上都常有貔貅的形象出現,取其守護避兇之意。
目前最早有關貔貅的藝術作品可追溯到漢代,其形象大多是帶翼的四足獸。到了魏晉南北朝,貔貅的形象愈發抽象,卻更富于裝飾性。
▲青玉-辟邪神獸 | 玉器編號:109822
貔貅擺件多刻畫的肱股健碩,肌肉質感逼真,充滿力量。于細節處,著意雕繪其背部、頭部紋飾的花樣和走向,力求線面嚴謹、形制工整。整體形象,霸氣威猛間略有幾分溫馴,具有玉、形、神、力、藝五美,可謂造物之時,有靈且美。
在人類與災禍漫長的斗爭中,早已習慣于將美好的愿望寄予在一些“護身辟邪”的玉件上,并逐漸形成了深厚的文化。
所謂“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玉始終是和美好的意愿掛鉤的。而玉石本身的靈采精華與瑞獸題材,更是賦予了納福辟邪保平安的雙重加持。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下一篇:觀世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