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字,最早出現于甲骨文中,后演化出“象紋”, 多見于青銅器,作主紋,常施于方彝座部,盛行于商和西周初期。 到了宋代,象日益成為君主標志,體現在郊祀、祭樂及山陵等儀式及旌旗、石像、詩歌等多種形式中。
“象”字甲骨文
自古大象便有“象神”、“吉象送財”等美稱。因其力大無窮,卻性情溫和,憨態可掬,又誠實忠厚,且步伐穩健,能負重遠行,所以被視作富足、力量的象征,也被人們稱為獸中之德者。
▲白玉子料把件-吉祥如意 | 玉器編號:125065
中國傳統文化里,“象”因與“祥”字諧音,故“象”被賦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 比如,大象與如意搭配,象征‘吉祥如意’;與寶瓶搭配,象征著“太平有象”或“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白玉子料小把件-吉象(吉祥) | 玉器編號:130734
而在佛教文化中,象為搖光之星生成,能兆靈瑞。曾有記載“普賢之學得于行,行之謹審靜重莫若象,故好象”。白象象征著賢菩薩愿行廣大、功德圓滿之意,故普賢菩薩的坐騎為六牙白象。其中六牙表示‘六度’;而白象的四足則表示‘四如意’。
▲黃玉掛件-吉祥如意 | 玉器編號:167820
因象與‘相’同音,中國人還由此延伸出一個‘洗相’的文化。所謂洗相,即眾人持帚清洗大象??梢允钦鎸嵡逑?,但更多的是通過繪畫洗象的場景來完成。其意是掃除一切名相的執著,‘洗爾塵障,得見真如’,這里的象寓意是一種對內心的修煉和追求。
可見國人對于大象,已是一種深深刻進了文化基因里的喜愛和崇敬。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玉見深冬
下一篇:有魚?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