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之祥瑞,古來有之。
古人臨水而居,魚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最早出現的動物圖騰。隨著時代文明的發展,魚開始出現在大大小小的器皿上,慢慢進入人們的生活,從最初的自然形態一步步演化為裝飾性更強的紋樣,并被賦予許多吉祥美好的寓意。
年年有余便是其中之一,據載初始于東晉,漁民們主食以魚為多,繼而成為船文化的一種屬性,即“以魚諧余,以魚寓吉,以吉示富”,祈愿船行安之,獲魚豐之,討彩生計興裕。
▲白玉子料把件-連年有余 | 玉器編號:127283
紅頂魚精造型飽滿,唇齒微張,略顯笑意。小魚俏皮可愛,縈繞其身。
而今,每逢春節,魚都是年夜飯上的重頭戲,“年年有余”也成為了一句最常被提到的吉祥話,彼此互相祈愿之后的日子能夠富足安寧、吉慶豐裕,年復一年,年年皆如此,所以也說“連年有余”或“富貴有余”。
“連”可指蓮花,又有魚為伴,清雅靈動,賞心悅目,不禁會讓人聯想到蓮花滿池,水暖魚肥的畫面,一派繁榮景象。
▲墨玉子料把件-連年有余 | 玉器編號:152209
琢溪水清淺,浮萍數片,三條墨魚嬉游其中,魚身纖鱗畢現,尾擺靈氣十足。
玉作為中國傳統的裝飾材料承載了很多美好的寓意,選擇題材時自然少不了巧思。所謂“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有余”便是其中之一。相比年年有余的朗朗上口,連年有余似乎更適合藝術作品的呈現。
魚和蓮作為實現美好愿望的載體,不僅是盤中物,更是詩中景、語中意: 蓮蓬多子,完全的富足;魚翔淺底,不乏得意逍遙,二者結合,則連年有余,富貴康寧。
▲翠青白玉牌-連年有余 | 玉器編號:148722
翠色為蓮,白玉為池,水霧氤氳,清蓮蔓枝,靈魚環繞,欲銜枝去。
從表現方式來說,以魚作為題材的玉雕作品不僅因為它的寓意美好,且魚自身流暢的線條,在水中游動體態靈動如行云流水,加之玉石本身得天獨厚的材料特性與光澤,才能呈現出自然和諧的藝術美感。
▲碧玉巧雕掛件-富貴有余 | 玉器編號:145331
一魚、一池,碧色明媚,春水吹皺,漣漪輕漾,形單影只但悠然自在。
一方美玉,應是蘊含無限生命;以玉為紙、以刀為筆,寄情托思,才有了一條魚和一株蓮的邂逅。魚有雅意,蓮有柔情,或抽象,或寫實,將“連年有余”從傳統文化的意境中剝離出來,賦予新的意味和活力。于是,在這遼闊的水域中,從此不再只是蓮與魚。
魚我所欲也,余我所欲也,玉亦我所欲也。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吉象如意
下一篇:春意濃,碧蘭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