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玉雕藝術是我國歷史上又一鼎盛時期,但綜觀近些年新疆玉雕題材,大多是沿襲明清的套路。
第一類是仿古、仿商周、仿漢代的作品。此類玉器的造型紋飾刀法以及選材幾乎完全類似;第二類是仿明清的作品,此類作品以傳統題材仿明清造型為主兼帶創造性,刀法渾厚古樸、線條流暢、神似明清時期作品。故現、當代玉雕總體表現為“仿古人,乏創新”,主要是時代感召力不強。
目前,絕大部分新疆玉雕作品在題材選擇、設計、工藝等方面都是追尋歷史的單線遺傳,閉門造車,泛泛地表現“福祿壽”的玉文化,缺乏與時俱進的理念和與優秀藝術門類的優化嫁接,使玉雕產品與現代新生人群消費的結合度差,不利于大眾消費市場的引導。有優秀繼承的一面,但缺乏創新的精品。
目前,很多玉雕作品是為了迎合市場所創作的商業性較強的作品,這些作品在工藝上追求精益求精,技法變化繁雜,但缺乏真正的文化內涵,故而形成了產品同質化的局面。
相對而言,嚴肅的、高品位且文化含金量高的作品藝術價值較高,但是市場接受程度不高,這也是造成產品同質化的因素之一。
墨守成規,玉雕道路必會越走越窄。有些產品造成積壓和市場疲軟的原因之一,與雕刻題材樣式程式化的不斷重復有關,人們對藝術品的審美觀是不斷更新的,玉雕也應該有所進步。
從一些專業刊物上可以看到,全國各地都有不少的玉雕設計者,特別是以上海為代表的玉雕藝人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為創新付出了心血,他們走的便是藝術創新之路。
上海玉雕藝人堅持創新,所以出現了不少題材新、形式美的作品。作品講究形象寫實、線條優美、動態變化多姿、工藝細膩平滑,具有江南生活的特征。他們大膽借鑒西方繪畫、雕塑藝術手法,使玉雕賦予了現實主義的風格,并漸成氣候,這是值得我們去借鑒的。
那么,新疆玉雕藝術該如何突破呢?
首先,不應該再是簡單的復古、尚古、尚雅,應是體現多元化、個性化、人文性、民族化、地域性和時代性的社會節奏,反映現實生命及自然地感召和共鳴,這是一流玉雕大師的使命。
時代在發展,玉雕藝術也應更具現代審美意識,當代玉雕藝術體現的是當代人的思想和觀念,即繼承了傳統又不脫離現實生活。這些作品必然要受當代藝術思潮的影響和演變,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等為當代玉雕藝術的創新提供了創作思維的激變條件,這要求我們去學習、閱讀、引進大量各類型的美學、美術思潮,用最新的觀點去說服、去激發玉雕師的創作靈感,以便他們能做出符合當代精神的玉雕作品。
在創意上,上海玉雕藝人將各種書體的詩詞鐫刻在玉牌上,使詩句與畫意相融,創造出一種淡雅細膩的神韻與趣味。在工藝上,注重突出玉皮部分,俏色工藝猶如神來之筆,化腐朽為神奇,將玉石的材質美與雕刻技法的工藝美結合,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尤其是藝術創作風格的多元化表現更為突出。在傳統題材的雕飾工藝技法上,融合吐故納新,古為今用;在現代題材的雕飾上,洋為中用、大膽創新,迎合了當今審美觀念。
我們應當看到上海玉雕藝人在藝術借鑒、引進的過程中,其主線條的確定是我國江南細膩、清雅的文化傳統。所以,就新疆而言,再亦步亦趨地模仿,顯然是不合適的。就地域文化基調而言,新疆的大山大水,地域風貌的博大雄渾,構成了新疆人豪放大氣的性格特征。因此,我們的關注點應該去突破另一個層面。
在新疆可以借鑒的藝術寶庫數不勝數,克孜爾、庫姆圖拉等千佛洞的雕塑、壁畫,那神態、那種想象力,比西方寫實的藝術性還要高,有著鮮明的藝術形態,與祖國內地禪宗的宗教思想一脈相承。
此外,中華民族有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豪情激越的文化內容比比皆是,“大漠孤煙直”、“匹馬秋風”、“鷹擊長空”、“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的悲壯蒼涼,難道不是另一種美嗎?
當代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是個多元的時代,畫面景觀非常豐富,很多現實題材可以運用在玉雕上。大量的近代歷史事件、人物也可用玉雕來表現。
比如偉人毛澤東就有說不盡的故事,單就他的詩詞、書法而言,在中國就占有很重要地位。古人以蘇東坡和岳飛的詩詞氣魄宏大,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滿江紅》等豪放氣魄前無古人,相比而言,手法的運用令人意味悠長,玉雕界更應用好的材料來表現偉人。再如毛澤東的詩詞《蝶戀花》中“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浪漫中豪情滿懷,玉雕作品需要借鑒此類題材進行創作,玉雕藝人應在繼承“量科取材”、“因材使藝”的基礎上,大膽嘗試新的題材與形式,把俏色用絕、用活。
要想做出符合時代風格的玉雕作品,必須從地域文化、生活積累、題材上著手,這是當今玉雕設計者和制作者的使命。
升華藝術內涵是我們所為之奮斗的當代玉雕藝術的第三類形態,作品中貫穿著作者的思想和個性,是個人情感的張揚,融合了東西方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甚至在探索抽象題材,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眼前,脫離匠氣使玉雕作品從單一的做工過渡到更具藝術魅力的創作,是藝術與內涵的完美結合,透過心靈的震撼給人以感染。藝術需要創作者本人強烈的自我力量,藝術是對生活的升華和總結。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勇于大膽創新的廣大新疆玉雕界同仁,通過不懈的努力,創造性發揮自己的才智,勇于迎接挑戰,一定能創作出流傳后世且具有時代特征的大作,豐富和發展中國玉文化的內涵。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淺論現代玉器做舊技法與使用原料
下一篇:歷代玉器鳳鳥紋之異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