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子雕是一種起源于明、盛行于清的中國傳統玉雕形式。主要是在外形呈不規則的卵形籽玉上、或在各種山石形狀的石料上,經過精心的構思,以各種人物和詩詞典故為內容,施以山水、花草樹木、鳥禽走獸,用圓雕、浮雕、鏤空雕的方式制作的立體畫面。這種形式的玉雕作品叫“山子雕”。其造型渾圓典雅,給人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和美的享受。
一、山子雕的創作設計
1、學習借鑒山水畫的題材內容和構圖章法。
山子雕是玉器傳統工藝中一個重要的品種,自古以來它的創作受山水畫構圖藝術的影響和理論的指導,但山子雕必須因材施藝,不能紙上談兵,必須根據玉料的形狀、材質、色彩及綹裂的分布情況進行立意選題。一塊玉石適合做什么,應該怎么做,要經過縝密的構思與設計。這是一個“相玉”的過程,對玉的本質了然于胸后,才能進行設計構圖。
山子雕以山石為主體,人物、建筑、花草樹木,自然界的一切以及文學歷史、詩詞典故都可作為內容;要經過巧妙的構思、嚴謹的構圖,采用圓雕、浮雕、鏤空雕等多種工藝技法,制作過程頗為繁難,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門類。設計的最后,要細心地盤算,做到胸有成竹,要能擬想出作品有多少層次,摸透相互之間的關系,雕琢出來該是什么效果,這一點對設計者來說,頗為重要。在其雕琢過程中,還要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修改設計,使之逐步趨于完美。
山子雕的構圖往往可以吸收山水畫的散點透視法,即高遠法、平遠法、深遠法。根據玉料的情況而進行山石的組合,確定人物主次、建筑物分布、樹木生長、烏獸棲息的位置,同時還要考慮題寫詩詞、落款和加蓋印章的地方,才能使之成為一幅品位高雅、優美感人的立體畫面。
2、繼承與創新
(1)繼承傳統
傳統的形式是歷史積淀的知識和規律。繼承傳統是為了尋找規律,更是為了創新。以傳統作為借鑒,作為基礎,作為土壤,創新才會根深葉茂。山子雕是一種傳統的、專業性的技藝和工藝手段,需要花極大的工夫才能逐步掌握。為了學習山子雕的傳統技法,可以對歷代山子珍品、從設計到雕刻進行分析模仿。清代的山子雕如“大禹治水圖”也是在繼承和發揚歷代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綜合采用多種雕工于一體而制成的創新之作。當然,繼承傳統不能拘泥于傳統,還須發揚創新,走自己的路。
一切形式的藝術都是隨著時代和生活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發展的。每個時代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如果沒有時代性的差異和區別,沒有時代性的代表作,其作品都和古人的一樣,也就不會有一代工藝美術的歷史地位。山子雕技藝是在發展的,藝人們都在勇往直前不斷地創新,都有自己不同風格的代表作,如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博生先生的松石山子“人之初”、張志平大師的翡翠山子“岱岳奇觀”、武漢袁嘉騏大師的白玉山子“虢國夫人游春圖”、深圳施稟謀大師的雞血石山子“南京大屠殺”等優秀作品。其中有的恢弘壯麗、精雕細刻,有的簡練大氣、品位高雅。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和手法,表現其深廣的內容和豐厚的藝術底蘊。
?。?)師法自然
大自然鬼斧神工地將大地開辟成無數的山川平原,出現了縱橫嶙峋的千峰萬壑,各具其勢而又渾然一體。山山水水變化萬千,真是豐富多彩,為我們山子雕的創作提供了美好的素材和依據。創作者必須去體察和寫生大自然,要像清代大畫家石濤那樣“收遍奇峰打草稿",像劉海粟大師那樣十上黃山去體悟大自然,才能做到胸有丘壑、手到擒來三、山子雕的題材內容。
山子雕無論表現什么內容都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其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所有的中國文化都可以作為選襯。因此創作者必須具備文史和繪畫的硬功底,提高綜合性的藝術素養。
1、神佛仙道:有《封神演義》、 《西游記》和佛教故事中的哪吒鬧海、三師收怪、四大金剛、三星對弈、潮音洞、四大佛教勝地等題材。
2.吉祥喜慶、民間習俗:有福、祿、壽三星,壽比南山,和合二仙,劉海戲金蟾,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
3、文學歷史、詩詞典故:有《紅樓夢》、 《三國演義》、《水滸》、 《蘭亭集序》、 《虎溪三笑》、 《醉翁亭記》等。
二、山子雕的構圖設計
1、相玉審料:設計時,首先要對玉料進行詳細的審視,弄清綹裂的分布情況然后經過認真地構思、設計,盡量將綹裂掩蓋在山石的石紋組合、樹木的枝葉重疊之處和建筑物的欄桿轉折等位置上。
2、最佳構圖:山子雕的構圖要美,要吸收中國山水畫的構圖方法,應以“S”形構圖為最佳,這是較常用的構圖,切忌“十”字形和“平行”線的構圖。
3、突出主題:一切人物和配景都要為主題服務。如1982年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二等獎的白玉山子《群仙祝壽》,作品中各路神仙紛紛而至,奏樂仙女吹拉彈奏,摘桃仙女徐徐而降,鳳飛鶴舞、祥云繚繞,好一派歌舞升平的瑤池仙境。王母娘娘端坐上方,眾仙人正在為她祝壽。
主題是熱鬧的祝壽場面。還有一種表現方法是:只突出祝壽的場面,王母娘娘這個主人翁倒不一定出現。清末大家任伯年的長卷畫《群仙祝壽圖》,著重刻畫各路神仙不同的面貌和行為舉止,并未描繪出王母的形象,只是出現了王母娘娘的殿宇和宮闕。主題也同樣很突出,山子雕的一切山石樹木等配景都要為主題服務,做到主題突出,意境深邃,構圖優美。
4、俏色的運用:有的白玉有桂花皮色和紅皮,翡翠有紅翡綠翠。在山子雕作品中,為了要雕琢出畫面和內容,就必須要適當地舍掉一些紅皮。根據主題內容的需要,紅皮當俏色用,可做成靈芝、壽桃、各種果實或人物身上的各種裝飾物。
5、對比統一:構圖時適當運用對比是必要的,對比可增強構圖的變化,加強構圖矛盾的沖突,既有對比又有統一,使畫面更加精彩。
動與靜的對比:如“聽泉”里的聽泉人和山石是靜的,泉和飛鶴及孩童是動的,形成動靜對比。斜線條的石紋和倒掛的山石可增強動感,與平直的山石可形成動靜對比。
曲與直的對比:石紋的表現上,曲直的變化是很重要的。畫面的中心及最突出的部位,山石的石紋可用直線或多轉折的斧劈皴線條和塊面來表現,顯得剛勁有力,而逐步推遠的山石和石紋多用圓曲平和的披麻皴來表現,顯得迷朦渾圓,這是總體的曲直對比。同時還要進行局部的對比,即在鋒利多轉折的斧劈皴山石上或主要洞口上,“掛”一些藤蘿,“長”一些曲勁多姿的老樹,形成局部曲直的對比。有紅皮的可將紅皮做成飄動的云彩。
這又可與山石樹木形成曲直橫豎的對比。
粗細疏密的對比:在山子雕的畫面上,根據玉質的分布情況,盡量選用一、二處料質最好的、沒有臟和綹的部分空出來,雕成大塊的、粗獷的石塊或石壁,以顯示玉質的優美。在它的上下或者左右,揀不好的料質處或有綹裂的地方掛一些藤蘿,或長兩株鏤空的曲勁多姿的老樹,也叫“無綹不上花”,這就形成粗細與疏密的對比。
6、層次:山子雕的構圖是立體的,它的深度不可推成一竿到底的大窟窿,需要有層次,構圖不但要正面好看,從側面看作品也不能出現“獅子大張口”的現象。如在高1/2的地方飄上一片橫向的帶狀的云彩,后面再襯以山石或者一組樹木,使云帶不至于懸空,而且又具有了層次。樹木最好在兩棵以上,形成組合,其曲勁的姿態,就像舞蹈演員優美的舞姿。它們曲直柔美的線條和造型,會給人一種流動感和裝飾美。山子雕的層次深淺分明,才能表現出高低遠近的立體效果。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玉的儒家倫理學:士玉之風
下一篇:當代玉文化與文化下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