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注】“玉友說玉”系列文章,來自于網絡上玉友對和田玉的觀點和看法,中國和田玉網加以編輯供大家分享和借鑒。文章觀點不代表中國和田玉網觀點。
玉友說玉——如何辨別俄羅斯玉(俄料)
俄羅斯玉俗稱“俄料”,它產于貝加爾湖地區,雖與昆侖山較遠,但與和田玉同屬典型的軟玉系統,以白玉、黃玉為主。其中白玉的白度超過和田玉,但略發干,色澤較統一,故為國人所喜愛,是和田玉最好的一種替代品種,成為仿古玉、仿和田玉的最好玉料。其開采年代約為上世紀90年代初,每年產量為500噸左右,僅次于青海玉。
將和田玉與俄羅斯玉加以比較,一個糯,一個粳;一個白得滋潤,一個則是“死白”。敲擊時,一個聲音清脆,一個沉悶,但是這樣的感覺是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鍛煉才可以體會到的。
“俄料”主要有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和糖玉。呈油脂狀玻璃光澤,通體微度透明,硬度在5.2至5.4之間。從光澤度上看,俄羅斯玉雖是玻璃光澤,但略帶瓷感,通體發干。經過盤磨,由深白變得干透,放在白布上特白,拿在手中卻顯干澀,從透明度上看,俄羅斯玉亮度好于和田玉,但由于結構粒度較粗,手感較輕,佩戴久了會變黃、變黑。
目前我們所能見的俄羅斯軟玉,主要礦物成分為透閃石,雜質較少。在化學組成、礦物成分、結構以及外觀上,與新疆白玉都極為相似。
俄羅斯白玉純凈度的鑒別,主要看它的云絮狀紋理中,團塊狀、冰點是否明顯以及結構的松與緊、密度的大與小。俄羅斯白玉多屬纖維變晶交織結構,粒度細而均勻,雕琢加工時不易起皮,暴性不明顯,打磨后不會產生凹凸不平的麻皮平底面;凈度差的,材質中常夾雜蟹爪紋,有粥糊狀的玉性特征。從肉眼上看比較白的,有的帶有籽料皮殼的玉料,很大程度上都是“俄料”。
我們拿到一個俄籽料,首先會覺得非常白,惹人喜愛,而它是一種奶白色,給人以一種油脂的感覺,加上一般都有鮮艷的皮殼,所以通常人們會誤認為是和田籽料。它和和田籽料最大的區別在于,白度、色澤、溫潤度都夠,唯獨缺乏細膩的程度,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精光內斂的感覺,和田籽料一般來說色澤偏青,色度不太純凈,很少會有相當一致的白度,如果和田產地玉中有非常潔白而色度一致的籽料,那是非常昂貴的價格,不是以幾萬元就可以購買的。
有一個朋友曾經在新疆某個商店花了6萬元買了一個帶紅皮的觀音像,大小有三分之二的煙盒這么大,邊緣帶有紅色籽料皮殼,手感和眼觀都覺得非常不錯,有人出過10萬元的價格購買,他也沒舍得易手,然而最終經過鑒定為俄羅斯玉。在此我們可以看出俄羅斯玉的表面特征,是潔白、溫潤,配上籽料的皮色,更會出現一種紅白相映的感覺。但我們拿“俄料”迎光細看,一般來說沒有和田籽料的汗毛孔,更沒有一種精光從玉里滲透出來的感覺,這種精光內斂的特征只有和田籽料具備,這也就是古人用來比君子如玉的主要特征。
俄料在目前幾乎就是所謂和田玉的主要品種之一,走進任何一個出售和田玉的商場,幾乎50%-60%為俄羅斯玉,其價格并不便宜,動輒幾千幾萬十幾萬的作品,均有出售。如果僅僅從外觀上來看,俄料的色澤、皮色也都較為惹人喜愛,并且色澤偏暖色,和和田玉的色澤偏冷色更能讓人所接受,俄料以及一些含透閃石成分的玉料,和和田產地玉相比較,主要的特征就是韌性不夠。比如和田產地的青玉在新疆人們可以做成核桃形,向水泥地上砸去彈回又抓在手里而青玉不破,這一特征除和田產地玉以外,任何含透閃石成分的玉料都做不到,這也是和田產地玉彌足珍貴的地方。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玉友說玉——如何玩和田玉籽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