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讀玉就是對玉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讀玉方法,同樣對于白玉的玉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對于開料師傅來說,料的硬度高,切得時間久,料對鋸片有粘力,切邊整齊不出毛口等等就是玉質好的表現。
對于雕刻師傅來說雕刻時雕細部線條不易起崩就是玉質好。
對于打磨師傅來說比較能磨平整,不易斑斑駁駁,同時比較容易打出光澤和油性就是玉質好。
對于普通玩家來說油潤以及看不到結構會說玉質好。
對于資深玩家來說玉一眼看上去的老氣感,玉質感以及一種天生的高貴之氣是玉質很好的表現。
究竟應該怎么去衡量玉質好壞?市面上常??吹揭恍┬率帜玫接褚簧蟻肀缺劝锥?,然后打側光看看結構,這樣能正確評價玉嗎?
這樣的結果就是把好的青海料和俄料當做頂級的籽料買來了,因為那些料既白又看不到結構,但那些料真比籽料好嗎?
但開料師傅也會跟你說:不,那些料的硬度比好的籽料還是低一些。
雕刻師傅也會說:不,那些料雕特別細的線條還是要比籽料易起崩口。
打磨師傅更對你說:不,那些俄料青海料很難打磨平整光滑,比較容易斑斑駁駁,要靠比較復雜的打磨方法才能取得與籽料類似的光澤和視覺效果。
資深老玩家會對你說:不,那些料的油潤度,手感,玉質感,內光都是無法和籽料比的,時間玩久了還是會變得干澀。
那什么是玉質的本質?而它們又是如何影響玉質方方面面的表現?
其實玉質的本質是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的:細膩度,交織度,致密度,純凈度,籽玉所有的表現形式(細膩度,油性,糯性,光澤,玉質感,老氣度,內光等等)都是源自于這四點,這四點是白玉品質的根本,對這四點了解透了,就可以解釋上面的種種差異。
一、細膩度
很多人往往會把籽玉結構大小誤認為是細膩度,其實不是這樣的,細膩度就是白玉里面顆粒的大小,籽料與山料以及俄料和青海料的差別主要就在細膩度上,籽料的顆粒一般都較各種山料小得多,這就是為什么籽料會有比俄料青海料有更好油潤度和手感的原因。為什么用羊脂來描述頂級的白玉籽料就是因為羊脂極細膩,摸上去有一種能把它融化的感覺,只有細膩度很好的料盤后才會有這種感覺,以前我有個賣給愛萱的小佛,那料可以說在細膩度上是個典范,她拿到這件東西后對我說這是她見過玉質最好的料,摸上去有一種快要融化的感覺。另外細膩度很好的料如果致密度也夠好的話,那打磨出來的玉就會有很強的玉質感,所謂玉質感是一種既柔和又強烈的光澤同時又蘊含著很強內光,玉質感強的玉件天生就有一種高貴之氣。
俄料和青海料普遍顆粒較大,也就是細膩度較差,表現在不容易打磨平整光滑,同時手感會較生澀,這是因為晶體的顆粒會比周邊硬,所以顆粒越大這個差異也就越明顯,所以青海料和俄料打磨時往往會產生亮點或斑駁感,現在的打磨技術還是可以把這些料打磨的看上去很細膩很油滑,但卻無法改變其顆粒大的本質,所以經過較長時間盤玩以后就會變得生澀,為什么呢?舉個例子可以幫助大家理解,你用水泥澆注成一塊石板,水泥顆粒很細膩,所以表面比較光滑,在上面越走越油滑光亮,但你如在水泥中加了很多石子或黃沙,那就不太容易磨平整,但用機器還是可以磨平的,但時間長了,水泥的地方硬度較低就凹下去了,而黃沙和石子由于硬度較高就突起了,這樣時間久了反而變毛了。這就是俄料青海料盤久會變得生澀的原因,其實它們本來就是這樣,人為磨光還是會變回它原來的樣子的。
要說的是細度其實是沒有底的,就像白度一樣,細中還有更細的,所以很多玉友會問我這料的細度是不是頂級的,其實這是不對的,細膩度是不能頂級來表述的。
二、交織度
籽料的交織度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結構,它是用來衡量白玉里面的晶體相互纏繞交織的指標,交織度是玉料產生韌性的基礎,總之交織越充分的玉料韌性越好。
怎樣的結構(交織度)是最好的,是打側光看不到結構嗎?這是不對的,其實很多青海料就是打側光基本看不到結構,這說明青海料交織發育不全,所以青海料韌性不足,切起來比較軟,同時發脆,所以一般來說青海料是三種產地中品質最差的,俄料就比青海料好多了,至少能看到云絮結構,雖然一般結構較大,說明交織的還不夠,于田料的結構(交織)有方向性,所以不同方向切于田料有的方向容易起崩口,有的方向就還好。
總的來說,白玉需要有交織,交織越細密韌性越好,對于看玉料來說就是不打光看不到結構,打側光能看到很細密很均勻的結構就是在交織度方面好的料子。
三、致密度
是籽料晶體間隙大小的指標,致密度不等同于密度,雖然跟密度有很大關系,同時致密度也不是大家平時所說的結構,我是知道很多人把看結構當成了看致密度,這是不對的,那怎么看致密度,如果是開料的話看致密度就是看鋸片拉出的痕跡是不是油亮的,那成品怎么看致密度呢?成品看致密度就是看光澤,光澤強烈一般致密度較高,但這又和打磨方式有關,所以你要比較幾塊玉的致密度,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分別把這幾塊玉對著布用力摩擦,光澤變強越多的就表示致密度越高,當然這只是給新手用的,對于有經驗的人,一眼就能感覺到一塊玉的致密度。
用同樣打磨方式,致密度高的玉料出來的光澤就會比較油亮,出來成品視覺效果就會比較好,玉質感往往會比較強。
四、純凈度:
是玉料的純度,是棉,僵花,玉花,沁色,水線,紋等瑕疵多少的指標,那有這些東西是不是就一定不是好玉呢?其實不是這樣的,純度只是一個指標,還是需要與其他指標綜合來看,同時也看瑕疵在什么位置,到什么程度,比方一個美女身上長了一顆小痣,是不是就不是美女了呢,當然不是。那么長在臉上呢,也不一定,要看多大,是不是影響美觀,說不定還是顆美人痣,更添了幾分美麗,但如果臉上有幾十顆上百顆黑點或痣,即使是小的,那也是麻皮,如果更是大的,那就丑陋不堪了,其實看白玉的瑕疵也是如此,要看具體程度了,這樣大家應該都明白了。
有了這四個白玉的要素,大家就可以理解本篇頂部的玉質的各種表現:
——開料時硬度高---致密度高
——開料時對鋸片有粘力---交織度高
——開料時切邊整齊不出毛---交織度高
—— 雕刻時不易起崩---交織度高
——打磨時比較容易磨得平整光滑---細膩度好
——打磨時比較容易打出光澤---致密度高
—— 結構細密---交織度好
——油性---細膩度和致密度好
——糯性---細膩度和交織度
——內光強---細膩度交織度和致密度
——玉質感強---細膩度,致密度都很好,交織度也比較好
——老氣感---細膩度,致密度,交織度,純度都不錯而產生的一種綜合的感覺。
所以油糯性,內光,玉質感,老氣感對于玉質的把握是最重要的(特別是最后兩項),因為他們是幾項玉質要素的綜合表現,這遠遠要比打側光看結構來的重要,有些差的料打側光看還是很好的,有些很好的料子打側光看還是能看到細密均勻的結構,當然不打光就能見到明顯結構那肯定不會是上好的料。
如果學會了從內光,玉質感和老氣感來把握和挑選白玉,那就一定會選到玉質好的玉料,也就一定不會上那些假籽料的當。
【編輯注】“玉友說玉”系列文章,來自于網絡上玉友對和田玉的觀點和看法,供大家分享和借鑒。文章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和田玉網觀點。如果你有獨到的觀點和看法,歡迎給我們投稿。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盤點大英博物館中的中國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