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工藝除了大家熟悉的浮雕、圓雕、鏤空雕等之外,還有幾種特殊工藝,今天我們就一起見識下。
1、俏色巧雕工藝
俏色巧雕,指利用玉的天然色澤進行雕琢的一種工藝。創作俏色玉器,一般是以玉石的主色作底,兼色作俏,以色不混、不靠,物象逼真為好。
迄今為止,我國發現年代最早的俏色玉器是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時代、河南安陽出土的營玉鱉。營玉鱉巧妙地把握玉料的自然色澤和紋理特點,將原有的黑褐色皮保留下來琢成鱉的背甲,頭、腹、足均為青白色,黑色雙目和白爪上都留著黑色爪尖,神韻天成,妙趣橫生。
營玉鱉1975年河南出土 長4厘米
2、薄胎玉器
薄胎玉器很早便已出現在古代器皿玉器中,唐代玉蓮瓣紋杯、明代玉花形杯等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作。然而一直到了清代,充分吸收了痕都斯坦玉的技術特點后,薄胎玉器才開始日漸興盛,最終得以在玉雕器皿的雕琢中占有一席之地。因為胎體輕薄的緣故,薄胎工藝所雕琢出的玉器不但能使原本沉重的玉變得輕巧,還能讓玉色減退青色返白,倍顯玉質的均勻、透度之美。
唐-白玉蓮瓣紋碗,高4.6cm,口徑7.1cm
明-白玉花形杯,高3.2cm、口徑7.3cm
3、壓絲嵌寶
壓絲嵌寶技術是在玉產品上刻槽線,把金銀絲用小錘敲入槽內組成圖案,使金銀絲與玉表面在一個平面上,出現玉的金銀錯效果稱為壓絲。在玉器上壓金銀絲、嵌寶石,稱為壓絲嵌寶。
清 痕都斯坦式花卉紋玉碗
4、環鏈玉器
環鏈常見于玉器器皿,其他作品中也有少量應用。在整塊玉石上取出環鏈要通過對造型的整體研究和玉石性質的研究后才能確定方案。環鏈的位置、取法、大小、長短都與玉的石性及作品的整體造型緊密相關。一般而言,脆性材料不易把環鏈作的太細,韌性材料則可以取出秀麗的環鏈。
凡帶有環鏈的產品,都要先把環鏈雕琢出來,再雕作其他部位。環鏈的制作分為油條、起股、掐節、活環、脫環、修整幾個步聚。鑒賞環鍵作品要仔細檢查環與環是否大小一致,粗細均勻,相連是否緊湊,然后檢查每個環上是否有裂紋和疵點,最后衡量與造型是否般配一致。
青白玉籽料-福壽 玉器編號:55900
此鏈瓶同時運用了環鏈工藝與巧雕工藝,以桃喻壽,以蝙蝠喻福,工藝精湛,寓意吉祥
5、內畫玉器
用水晶或茶晶作煙壺,彩畫在膛內,稱為內畫壺。內畫壺畫上山水人物花鳥草蟲、肖像,寫上真草隸篆、詩詞章句,玉筆寫意,亦不減大作之風。凡透明玉石作薄胎玉器都能在膛內施以內畫。內畫工藝使用的工具是勾形毛筆,筆伸入內膛,眼在外觀察落筆部位,勾畫畫面。因此,掌握內畫工藝一方面是用筆技巧,一方面是美術基礎,好的作品正是這兩方面結合完成的。
清-內畫鼻煙壺
上述的幾種特殊玉雕工藝技術,時常會在同一件玉器產品上同時出現,例如壓絲嵌寶與薄胎工藝、又例如環鏈玉器與巧雕工藝等等,但無可置疑的是,這些精巧的特殊工藝都是前人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財富。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鬼斧神工的痕都斯坦薄胎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