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玉石“拋光”第一人:馬金萍
“雕工很重要,拋光也不能差”
提起馬金萍,新疆玉雕行業里沒有人不知道她,她開創了新疆正規的,專一為雕好的玉器做拋光的工作室,拋光是對玉器最終的作業,玉雕行業多習慣稱為“光活”。
4月7日,記者在巴州路玉雕產業園三樓,見到了正在為一個白玉手把件拋光的馬金萍,她的工作室里還有十幾位學徒,與其他工作室不同的是,這里沒有玉石雕刻機刀片切透玉石的轟鳴,只有“沙沙沙”為玉器拋光的摩擦聲……
記者了解到,玉器拋光,分為機拋和手拋。機拋時間短,費用少。缺點是容易將精細的雕工棱角磨去,細節及縫隙處留有很粗糙的雕刻痕跡。而手拋周期長,費用貴。缺點是時間久,細節及縫隙處留有很細微的雕刻痕跡,但這也是用來分辨機拋和手拋的重要依據。
1992年馬學武的玉雕廠招工,經親戚介紹,學美工的馬金萍開始跟著馬學武到上海開玉雕廠,如今的玉雕大師樊軍民是當時的廠長。在上海玉雕廠,男的負責雕刻,女的負責拋光,馬金萍邊學邊做。
“當時拋光全靠自己摸索,而且工具也比較單一,大都是金剛砂?!瘪R金萍說,1994年回到新疆,跟著師傅樊軍民做簡單的玉雕,干了半年之后,玉雕廠拋光的同事們技術上不去,她就又開始負責拋光,并開始管理拋光車間。2009年,她獨立開始做拋光,這一干就是近20年。
馬金萍說,拋光是對玉器最終的作業,以前國內很多人不注重拋光這一道工序,現在已經被大家認知了。拋光最重要的是要認真對待每件作品、理解作品,了解玉雕大師的意圖,如果用一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來雕刻一件玉器,拋光不到位,就會毀了作品。拋光不是拿著金剛砂搓一搓就完事,要講究好面和面的過度、線和線的過度,以及面和線的過度,拋光不到位,玉器作品機會顯得死氣沉沉,沒有生機。
馬金萍雖然是玉雕工藝師,但是在拋光的技術上,還是贏得了很多行內同事的認可。她如今做拋光最多的,還是玉雕大師樊軍民的作品,師傅拿來作品,簡單的交代幾句,她就可以很將拋光的活做到讓師傅滿意。她說,如果當時自己摸索著做拋光,沒有師傅樊軍民的知道,自己不會有這么快的提高。
2005年,馬金萍又特意到上海一家玉雕廠學習拋光,學習了一個月,讓她感覺到上海玉雕大師拋光時的手法,拿工具穩、手穩、活也穩,每個地方用力不一樣,作品出來的效果就不同。而且,上海玉雕大師做拋光都很敬業,對作品要求更高。
拋光分為亞光、亞光自然光、亮光。亞光是表面打磨的有些磨砂效果,需要把玩將玉質內里的油份逐漸盤出來,這兩年才興起,玉質體現感比較強。亞光自然光是接近自然,發微微弱光,將雕刻的成品打磨得與沒雕刻的部分一致。而亮光是表面拋得錚亮如鏡,很搶眼,光亮感強,反光強,玉質結構看的比較清楚,但會增加白玉的白度。
拋光工序步驟分為磨、刷洗、上光。
“不管是雕玉,還是做拋光,都要講究玉德,對自己的作品負責?!瘪R金萍說,手鐲、手鏈、項鏈、戒指等多是亮光,把件多是亞光自然光。她認為,拋光是需要很大的毅力、耐心、細心,也是修身養性好方法。
談到拋光的心得,馬金萍稱,首先她覺得拋光是在輔助玉雕創作,但它并不是玉雕創作的附屬品。是和玉雕創作一樣重要,是作品再創作的一個過程?,F代的拋光,在繼承傳統的工藝,方法上首先在思想上要有新的認識,要了解創作者的創作意圖。追求作品的完整,完美。嚴格執行拋光的步驟流程(如沙條的從粗到細等)。還要學習掌握新的技術,材料,和工具。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觀念和方法也在發生曰新月異的變化。所以要繼承還要學習,還要創新?,F在光亮工藝越來越顯現出它的體系功能和獨立性。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玉雕的幾種特殊工藝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