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皮色大致可以分為色皮、糖皮和石皮三種: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色皮。
色皮,即和田玉表面附著的一層帶有顏色的表皮,大多出現在子料與山流水上。
初春融雪,豹立孤崖,喜鵲翔舞,似若嬉戲。崖下,蒼松一枝橫斜。整件作品中,最大的一塊色皮被雕作線條流暢又充滿爆發力的豹身,余下零星分布的色皮,也都在作者的精心鋪陳下,或綴成鵲頭、或翻為松枝、藤蔓,起到了點石成金、化瑕為瑜的作用。
作品采用俄羅斯山流水料精琢而成,玉質細膩縝密,瑩潔柔潤,白度達羊脂級別,無瑕疵、裂綹。淺浮雕手法與俏色工藝的完美結合,予人靈韻天成之感。
色皮指子玉外表帶有黃褐色或其他色澤的一層很薄的皮,系氧化所致。 色皮有白、黑、秋梨、糖紅等許多種。行業中常以色皮的顏色來命名子玉,白皮者,被稱為“白皮子玉”;黑皮者,被稱為黑皮子玉,烏鴉色者,稱烏鴉皮子玉,似鹿皮色者,稱鹿皮子玉;桂花色者,稱“桂花皮子玉”。
該作品精選子料雕琢而成,雕工精湛,浮雕手法與俏色工藝的完美結合,既凸顯出作品鮮明的色彩對比,又將蓮下雙魚靈活生動、動態十足的身姿映襯得愈加分明,栩栩如生。背面的留白,更將子料玉質的縝密細潤凸顯無疑。
經驗豐富的行內人甚至只看皮色,便能知曉其中玉石的品質和價值。例如鹿皮子玉、黑皮子玉,大多內蘊品質上乘的白玉料,而玉肉質量相等的和田玉子料,若能帶有撒金、秋梨等皮色,則價值更高。
色皮的厚度一般都在一毫米以下,呈各種形狀分布在玉石表面。
其次是糖皮。
糖皮即酷似紅糖色的黃褐色玉皮,大多分布在和田玉山料的外表上,山流水料中也不乏糖皮的存在。糖皮厚度多在二十厘米到三十厘米左右,內部包裹著青玉或白玉,帶有糖皮的玉料,一般被稱為糖白玉或糖青白玉。
作者巧妙運用糖皮雕琢出了一副烈日當空,蒼鷹棲枝,極目蒼穹,勁風繚繞的景象。整器構圖虛實相生,烘托出蒼鷹君臨天下的威儀。作品意境雄渾遼闊,清寂蒼涼。
背面采用磨砂工藝,打磨出古樸之感,配以篆體小字,倍顯古樸素雅之氣。
早年玉石資源豐富的時候,糖皮乃至色皮,都不為人看重,經常被作為無用之物而加以剔除。然而近年來,由于上好的玉石資源漸趨枯竭,加上巧雕工藝的日趨發達,色皮與糖皮開始被有意識的保留下來,借助著巧妙的設計與雕琢而愈來愈多的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最后,我們來說說石皮。
石皮與色皮、糖皮不同,它不屬于玉,也不具備玉石的價值。事實上,石皮指的是和田玉山料的石質圍巖外層,只有去除圍巖后才能得玉。石皮有厚有薄,與玉石之間的界限非常明顯,一般不會混淆。即便是內行之人,也未必能透過石皮預知其中玉石的質地。
和田玉山料原石(帶石皮)
玉石界一直流傳的賭石就是由石皮而來。一刀生,一刀死的說法,絕非杜撰而來。
和田玉作品的珍貴,不僅在于其玉質好,還在于其富有情趣,匠心獨運,創意的皮色的俏色利用。利用玉石的俏色雕刻作品,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俏色雕刻的巧妙運用,不但令和田玉作品倍顯生動,靈氣十足,更極大的增加了和田玉作品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淺談玉雕技法之薄意--淺浮雕